中医的穴位蕴含什么中医理论?

  按照五行学说,肺、大肠属金,心、小肠属火,肝、胆属木,脾、胃属土,肾、膀胱属水,心包、三焦也属火。某条经络上的穴位,一方面同属于这条经络的属性,如肺经的穴都有肺经的“金性”;另一方面,每条经还依五行(金、木、水、火、土)各自构成五个特定穴(井、荥、俞、经、合),叫“五输穴”。输就是“传导”的意思,古人最善比喻,把经络的传导比喻为水流从小到大,从浅入深的变化过程。下面简单说一下“五输穴”各自的含义。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如肺经的少商穴和脾经的隐白穴。“井”就是水的源头,“井之为义,汲养而不穷”。
  “荥”(xing)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脚掌)趾关节上,如肺经的鱼际穴和脾经的大都穴。“荥”的意思是迂回的小水,像山溪细流。
  “俞”(shu)穴多位于掌腕或跖关节部,如肺经的太渊穴和脾经的太白穴。“俞”是灌注的意思,像山泉的瀑布,倾泻而下。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如肺经的经渠穴和脾经的商丘穴。“经”是主道,像宽广的江河,畅行无阻。
  “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肺经的尺泽和脾经的阴陵泉。“合”喻做江河之水汇入大海。
  ?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如少商穴和隐白穴;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上,如鱼际穴和的大都穴。俞穴多位于掌腕或跖关节部,如太渊穴和太白穴;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如经渠穴和商丘穴;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尺泽和阴陵泉。
  五输穴以“井、荥、俞、经、合”来说明经气由四肢末端向心脏方向流注于肘膝关节,经气由微至盛,由浅入深,汇入脏腑的过程。五脏(心、肝、脾、肺、肾)所主的经络叫“阴经”,六腑(小肠、大肠、膀胱、胆、胃、三焦)所主的经络叫“阳经”。不管是阴经还是阳经,都有其各自的五输穴,各自的属性也完全不同。阴经的“井”属木,“荥”属火,“俞”属土,“经”属金,“合”属水。而阳经的“井”属金,“荥”属水,“俞”属木,“经”属火,“合”属土。对于这些属性,其实大家可以不必强记。“五输穴”在一条经络中的功能,就像是一个公司里不同部门主管的作用,中医经典《难经》上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井主“心下满”,是指胃脘部痞满,郁闷之症。五脏六腑皆有可能成为“心下满”的原因,如果因脾胃不和引起,可刺激脾的井穴“隐白”,胃的井穴“厉兑”。若因肝气郁结引起,可刺激肝经的井穴“大敦”。若因大便不通引起,可刺激大肠经的井穴“商阳”。
  荥主“身热”,身热可理解为“上火了”,如发烧,咽喉肿痛,可选肺经荥穴“鱼际”。口疮,小便短赤,可选小肠经荥穴“前谷”。口臭,大便燥结,可选胃经荥穴“内庭”。心烦不眠,五心烦热可选心经荥穴“少府”。牙龈肿痛,眼红赤,可选三焦经的荥穴“液门”。各经络的荥穴可以配合使用,去热功能效果更佳。
  ? 俞主“体重节痛”,“体重节痛”是指浑身酸懒,身体倦怠,关节疼痛。如膝关节肿痛,行走困难的,可选肝经俞穴“太冲”,胆经俞穴“足临泣”,上肢关节痛,可选肺经俞穴“太渊”,心包经俞穴“大陵”。白天倦怠嗜卧,无精打采,可选脾经俞穴“太白”,肾经俞穴“太溪”。若是感冒引起的肢体酸痛,可选膀胱经的俞穴“束骨”,胃经的俞穴“陷谷”。俞穴具有健脾去湿,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的功效。
  经主“咳喘寒热”,“咳喘寒热”是说经穴善治咳喘之症,且无论是寒性、热性以及阴虚、发热的咳喘,都可选择经穴治疗。《内经》上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如外感咳嗽,可选肺经的经穴“经渠”和膀胱经的经穴“昆仑”;肾虚的咳喘,可选肾经的经穴“复溜”;肝火旺引起的咳嗽可选三焦经的经穴“支沟”;肺气不足的咳喘,可选脾经的经穴“商丘”。经穴有清肺化痰,理气镇咳之效,平日可作为保养肺脏和预防咳喘的要穴。
  合主“逆气而泄”,若胃气上逆则呕吐,可选胃经合穴“足三里”;胆汁上逆则嘴苦,可选胆经合穴“阳陵泉”;肺气上逆则咳喘,可选肺经合穴“尺泽”;脾虚便溏腹泄,可选脾经合穴“阴陵泉”;肾虚遗尿,遗精,可选肾经合穴“阴谷”。《灵枢·四时气》中说:“邪在腑取之合”;《内经·咳论》说:“治腑者治其合”,都是在强调合穴善治脏腑之病。
  五输穴的效用非常广泛,这里只是简单地略述其皮毛,让大家有一个简单的印象。知道了穴位的五行,就可以试着用在日常保健上了。如肺经的太渊穴,是俞穴,属土,肺经属金,正好是“土生金”,又如脾经的商丘穴,是经穴,属金,脾经属土,也是“土生金”。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有人总说买不到参苓白术丸,而这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
  学会了五输穴的用法,您可以灵活地搭配出许多免费的中成药来。而且是最正宗且无毒副作用的良药。不要着急,穴位很多,但不用一下子都掌握,学中医,一定要一点一点渗透进去。中医的精髓,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人性化的科学,需要灵感,需要领悟,需要身心交融,更需要宽大的胸怀。2011-04-29
mcxzy 阅读 40 次 更新于 2025-04-11 08:37:5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穴位按摩是基于中医理论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依据中医经络学说,通过手法或工具在特定部位进行按摩。在汉代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已有推拿治疗的记载,包括使用木锥治疗疝气,药中治疗性功能障碍等。经过历代医家不断总结与创新,穴位按摩形成了独特的治疗体系,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古...

  •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如肺经的少商穴和脾经的隐白穴。“井”就是水的源头,“井之为义,汲养而不穷”。“荥”(xing)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脚掌)趾关节上,如肺经的鱼际穴和脾经的大都穴。“荥”的意思是迂回的小水,像山溪细流。“俞”(shu)穴多位于掌腕或跖关节部,如肺经的太渊穴...

  • 中医理论中的“穴位”是人体气血调节的关键点,具有固定的位置,按照时间开阖循环。穴位类似于人体气血流通的阀门,有主次和大小之分,其行为受到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外在因素的影响更为显著。尽管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但至今尚未找到确切的答案。个人认为,所谓的穴位,类似于中医理论...

  • 一、穴位的定义 穴位是体表特定部位的点状或区域,与体内的脏腑、经络相互对应。它们是气血流通的关键节点,可以通过刺激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或保健养生的目的。二、穴位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穴位是人体经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脏腑紧密相连。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如针灸、按摩等,可以调整...

  • 1. 穴位的定义:在中医理论中,穴位是体表特定部位的点,这些点代表着人体内部脏腑、经络的特定位置。它们是气血流动的通道上的交汇点,与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有密切联系。2. 穴位的功能:穴位不仅是治疗疾病的刺激点,也具有预防和保健的作用。通过按摩、针灸等刺激方式作用于穴位,可以调和气血、平衡...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