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有用吗?

《黄帝内经》事实上现在是两本书,一本《素问》,一本《灵枢》。您真的有兴趣的话,建议买《黄帝内经素问校释》《灵枢经校释》,以上两本都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的。
所谓《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实际上也只是《伤寒论》诸多传本中的一种,里面的内容有一部分并非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也是两本书,《伤寒论》《金匮要略》,建议买《伤寒论译释》(陈亦人主编)、《金匮要略译释》(李克光主编),以上两书为上海科技出版社。

《本草纲目》就买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的“金陵版”,不需要翻译。
以上五本书都有最新印刷出版,可以买到。
《黄帝内经素问》选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年第一版,俗称梅花本,最佳。
《灵枢经》也是人卫的梅花本最佳。均由刘衡如先生校勘,精选版本,质量最佳。
关于《内经》的成书,现在学术界能够肯定的是,其中除“七篇大论”成书较晚(应不晚于南北朝)以外,其它各篇应是自战国至西汉末年逐渐完成的,作者应不止一人。它的结集成书至迟在汉元帝前。(班固《艺文志》袭刘向《七略》称“黄帝内经十八卷”,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这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内经》,但其总体的文字应不会相差太多)。
今天我们所知道的辑录《内经》最早的文献是晋朝皇甫谧编著的《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一书。在《甲乙经》序中,他说:“按《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灵枢》)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亦有所亡失。”
《内经》由《素问》与《灵枢》两个部分组成,这一记录虽不见於班固《艺文志》,但张仲景的《伤寒论序》中也曾提及。
《素问》。《素问》我们知道的有两个本子,最早的是齐梁间全元起的《素问训解》,已失传,现有段逸山先生《〈素问〉全元起本研究与辑复》一书可了解。
今本《素问》实由唐代道士王冰整理编辑,王冰版的《素问》,後经北宋林亿等重新校整後,称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又称《新校正》本)。即为我们现在普遍见的本子。

《灵枢》。北宋林亿校正医书时,《灵枢》已散失。北宋时高丽国献书,高丽国希望以《灵枢经》换取中国的《资治通鉴》,《灵枢》又重新传回中国,但此版本由
於北宋末年战乱,已散失。南宋绍兴乙亥史崧校定家藏本的《灵枢》九卷,增广为二十四卷,刊行于世,即为现代流传的版本。
另一部有关于《内经》的书是学者不可不知道的,那就是《太素》。唐高宗乾封元年至弘道元年之间,著名医家杨上善奉敕类编并注释《灵枢》、《素问》,撰为《黄帝内经太素》三十卷。此本林亿校书时尚在,约在靖康难中散失。据《宋史·艺文志》及南宋《中兴馆阁书目》、王应麟《玉海》所载,原三十卷之巨的《太素》,在当时已仅存三卷。
所幸鉴真东渡之时曾将此书带去日本,日本医界递相传抄,然而至元代至元年间而此学中断,各家抄本也逐渐散佚。至光格 天明八年(即公元1788年),始有福井榕亭发现并抄得仁和寺所藏古抄卷子本《太素》残卷数卷,1830年小岛学古遣书手赴仁和寺重抄《太素》,得全书三十卷中的二十三卷。
此二十三卷版本最初仅在日本学者之间传抄,到十九世纪末叶,先有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官员杨守敬携归,继有黄以周、柯逢时等分别以重价从日本购得。此二十三卷本有袁昶、萧延平校订版本,分别称为通隐堂刻本和兰陵堂刻本。

1918年,在日本又相继发现古抄本《太素》卷十六、卷二十一及卷二十二、(十二刺)二篇。至此,仁和寺古抄卷子本《太素》被发现者共二十五卷(其中某些卷不全),并于1910年、1952年,两度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此后长期深藏秘府,世人罕睹其貌,直至1971年日本盛文堂汉方医书颁布会才刊刻此二十五卷本《黄帝内经太素》。
1981年日本东洋医学研究会更将仁和寺原抄二十五卷本《太素》影印出版,这是我们现在可以见到的最接近杨上善《太素》原本的版本了。
2023-01-28
mcxzy 阅读 37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2:44:0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所谓《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实际上也只是《伤寒论》诸多传本中的一种,里面的内容有一部分并非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也是两本书,《伤寒论》《金匮要略》,建议买《伤寒论译释》(陈亦人主编)、《金匮要略译释》(李克光主编),以上两书为上海科技出版社。《本草纲目》就买人民卫生出版社出...

  • 我们直接解读《伤寒杂病论》,不单只是为了有病时才要治病,而是里头还有更多「怎么透过正确的饮食来保养身体」的实例与观念在里面,可供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来应用。我读《伤寒杂病论》,看到的一个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调理身体的观念就是:「胃气」很重要。我发现,在拆解药方之后,有几味常见的药材:...

  • 桂林地区发掘出的《伤寒杂病论》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经典著作,由东汉时期的张仲景(张机)所著,是祖国医学四大经典之一。这部古本在清代由桂林的左盛德收藏,后由已故老中医罗哲初亲手抄写。一九五六年,罗哲初的儿子罗继寿将其贡献出来。该书内容丰富,涵盖了六经辨证、杂病辨证和平脉法,尤其详细论述...

  • 短期来看,或者说只是想要了解伤寒和金匮的话,简体版的自然最好阅读;若是欲从医的话,还是推荐古本。。。《伤寒论版本大全》将《伤寒论》各种版本汇编成册,包括《唐本伤寒论》(唐孙思邈)、《宋本伤寒论》(宋高继冲)、《金本注解伤寒论》(金成无已)、《宋本伤寒论》(明赵开美)、《康治本伤寒论》(...

  • 1、卷数不同:长沙古本分为十六卷,缺杂病证治,无《金匮》条文;而桂林古本增加了六气病脉证并治。2、内容不同:《伤寒例》前,长沙古本较桂林古本少《六气主客》一篇;六气之病,长沙古本仅有“暑、热、燥、湿”,缺“风、寒”二病;此外,还有有论无方者,如《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有...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