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的吴茱萸汤,为何不用甘草而用大枣

名称:吴茱萸汤
别名:吴茱萸汤组成:吴茱萸1升(洗),人参3两,生姜6两(切),大枣12枚(擘)。
出处:《伤寒论》。
功效:温中补虚,降逆散寒。主治:胃中虚寒,干呕,胸满,吐涎沫;厥阴头痛;少阴吐利,手足逆冷;吞酸。现用于神经性呕吐、偏头痛、神经性头痛、美尼尔氏综合症等属肝胃虚寒者。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2升,去滓,温服7合,日3次。各家论述:1.《内台方议》:干呕,吐涎沫,头痛,厥阴之寒气上攻也;吐利,手足逆冷者,寒气内甚也,烦躁欲死者,阳气内争也;食谷欲吐者,胃寒不受食也。此以三者之症,共用此方者,以吴茱萸能下三阴之逆气为君;生姜能散气为臣;人参、大枣之甘缓,能和调诸气者也,故用之为佐使,以安其中也。
2.《医方考》:方中吴茱萸辛热而味厚,《经》曰味为阴,味厚为阴中之阴,故走下焦而温少阴、厥阴;佐以生姜,散其寒也;佐以人参、大枣,补中虚也。
3.《医方集解》:此足厥阴少阴阳明药也。治阳明食谷欲呕者,吴茱萸、生姜之辛以温胃散寒下气;附注:甘草性凉,用之有掣肘之弊,大枣补脾,用之相得益彰!评价答案您已经评价过!好:0
您已经评价过!一般:0
您已经评价过!不好:0
您已经评价过!原创:0
您已经评价过!非原创:02019-05-31
mcxzy 阅读 84 次 更新于 2025-04-08 07:26:4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名称:吴茱萸汤 2. 组成:吴茱萸1升(洗),人参3两,生姜6两(切),大枣12枚(擘)。3. 出处:《伤寒论》。4. 功效:温中补虚,降逆散寒。5. 主治:胃中虚寒,干呕,胸满,吐涎沫;厥阴头痛;少阴吐利,手足逆冷;吞酸。现用于神经性呕吐、偏头痛、神经性头痛、美尼尔氏综合症等属肝...

  • 在《伤寒论》中,吴茱萸汤是一个用于治疗多种胃肠道不适症状的重要方剂。对于食谷欲呕的情况,若属于阳明经病变,可用吴茱萸汤来治疗。然而,如果患者在服用吴茱萸汤后症状反而加重,这提示病变可能位于上焦。吴茱萸汤的配方包括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此方以水七升煎煮,取二升药液...

  • 吴茱萸汤证是伤寒论中的一个重要方证,适用于虚寒体质的患者,特别是中焦脾胃虚寒、肝气瘀滞的患者。该方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四味药组成,具有温中焦、理肝气、化水饮的功效。本条文字描述了食谷欲呕症状,并指出属阳明病。然而,根据呕吐的性质和患者的其他症状,可以判断其为寒性呕吐,而非阳...

  • 吴茱萸汤,中医方剂名。为温里剂,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功效。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食后泛泛欲吐,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冷,甚则伴手足逆冷,大便泄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

  • 吴茱萸本身入肝经,温中焦,跟干姜一样,但干姜温的是脾胃,治疗胃的时候靠人参、甘草、大枣。吴茱萸是温肝,但是不补中,所以吴茱萸汤加入人参来补中,中气虚掉了,胃的功能没了,起因是胃寒。酒喝到身体里面感觉是热的,实际上到了身体里面是变冷的,酒最后停在肝里,所以肝就变冷了。喝酒的人常常...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