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张仲景的心头好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研究员 丛伟红

开栏的话:中药是祖国医学的伟大宝库,2020年版《中国药典》里就收录了616种中药材和饮片。这些中草药很多都已应用千百年,凝结着无数前人的智慧与经验,至今仍在临床被广泛应用。本年度,常备药箱版开设“本草溯源”栏目,请药学权威专家为读者解读每一味中药背后的典故,并给出实用指导。

麻黄的应用已有两千多年的 历史 ,最早记载于成书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中。何以称“麻黄”?说法不一。有一种说法是“其色黄,其味麻,故名”。还有一种说法称,麻黄全身都可入药,草质茎为“麻黄”,根为“麻黄根”,虽同为一草,但作用大不一样,茎能发汗,根能止汗,一旦用错,命悬一线,故有人将它称作“麻烦草”,久而久之就成为“ ”。

麻黄应用,最有名的方子就是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张仲景也可以说是将麻黄用到极致的医家,在他的《伤寒论》中就有含麻黄的方子14个,《金匮要略》中有13个,疾病涉及外感风寒、咳喘、水肿、风湿疼痛等,用它救了不少人。

麻黄味辛性温,属于解表药中的辛温解表药(又称发散风寒药),被称作“解表第一药”。中医认为,感冒是邪气从外侵入人体的,要用发散的药物将其祛出。感冒有风寒、风热之分,麻黄为温性药,可使风寒之邪外散,所以主要针对风寒感冒,常见症状为发热较轻,恶寒(怕冷)较重,头痛、身痛等,这就是“麻黄汤证”。除了感冒,麻黄经配伍其他药物,还能治疗多种疾病。比如,它能宣肺平喘,配上杏仁可治疗风寒导致的咳嗽喘息;它能利水消肿,与白术等同用治疗水肿而兼有表证者。

现代研究发现,麻黄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生物碱、挥发油、黄酮类、多糖类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发汗、解热、镇咳、平喘、利尿、抗病毒、抗过敏、升高血压、兴奋中枢神经等,为传统用药及现代治疗其他疾病提供了有力依据。

麻黄每日的常用入汤剂量为2~9克,用量应考虑病人病情、体质、气候、地域等诸多因素。麻黄有生用、蜜炙和捣绒三种形式,生用发汗作用最强,蜜炙主在平喘,捣绒则作用最缓。因此,用于发汗、利尿时宜用生,治疗咳喘则用炙,取其效缓则用绒。

麻黄的发汗作用较强,体弱多汗、阴虚盗汗、肺肾虚喘者,应忌用或慎用;麻黄能升高血压、兴奋中枢神经,因此有高血压、失眠的患者也应慎用或忌用。2022-07-31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4-13 11:32:5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麻黄应用,最有名的方子就是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张仲景也可以说是将麻黄用到极致的医家,在他的《伤寒论》中就有含麻黄的方子14个,《金匮要略》中有13个,疾病涉及外感风寒、咳喘、水肿、风湿疼痛等,用它救了不少人。麻黄味辛性温,属于解表药中的...

  • 六安瓜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名茶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据传,在东汉末年,一个叫做洪州的地方有一位名叫张仲景的医药学家,他在洪州种植了一种绿叶茶,并将之称为“符离集茶”。这种茶叶组成严格,所选茶叶的标准极其高严,从而成就了后来的六安瓜片。在唐朝时期,六安瓜片茶开始盛行于六安地...

  • 三拗汤读作:sān ào tāng。三拗汤是一种方剂,源于张仲景,后被《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收录。该方剂主要由麻黄、杏仁、甘草组成,具有宣肺解表的功效,主治相关病症。此外,三拗汤还具有镇咳、平喘、祛痰,以及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和抗过敏等多种药理作用。

  • 饺子在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心中都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据说,饺子已有超过一千八百年的历史,有说法认为它是由我国医圣张仲景所创。也有人认为,饺子的名称与“交子”相似,形状宛如金元宝,象征着财富与好运。无论如何,饺子始终是中国人的心头好,许多家庭在节假日都会聚在一起包饺子。我们家亦是如此,...

  • 饺子,这一源自古代角子的传统美食,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娇耳"的名称,源于我国医圣张仲景的智慧,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国人民的心头好,饺子不仅在中国北方被视为主食和地方小吃,更是在年节时刻成为不可或缺的佳肴,正如民谣所言:“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传统的饺子制作方法是用...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