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精于遣药配伍,这两个药方仅一药之差,功效却大相径庭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药方的配伍上,有着精明的搭配, 有些药方的组成,虽然只有一味药的差别,但是却有着相反的功效,针对的也是两个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症 ,对中药剂量的使用十分的精准,以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

这一体现, 尤其以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最为明显 ,两者虽然都是解表剂,组成上只有一味中药的不同,但是却对应着相反的病因所导致的疾病表现。

1.组成差异

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的组成,都有麻黄、杏仁和甘草这三味药,唯一的区别是, 麻黄汤用到了桂枝,重用桂枝和麻黄,而麻杏石甘汤却用了石膏,重用石膏,含量是麻黄的几倍 。

2.功用的差异

两者都是解表方剂,却针对的是不同的病因所导致的病机。 麻黄汤 主要是治疗外感风寒的表虚证,纯表寒,无里热,同时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治疗因为外感风寒时出现的汗出头痛,发热恶风,以及营卫不和所导致的肺胃失和、恶心、呕吐等。

而 麻杏石甘汤治疗的却是相反的病症 , 外感风邪、热火壅肺的病证,肺脏里热大于表寒,同时具有辛凉解表、清肺平喘的功效 ,因为邪气郁化,内热入肺,便出现身体感觉发热、汗出、口渴,或者是热邪入肺导致的肺脏功能受损,肺脏功能失职,出现毛窍闭塞不出汗的症状,治疗上也多以清解肺热,止咳嗽,疏表透邪为主。

3.药方配伍差异

麻黄汤: 使用了大量的桂枝和麻黄,桂枝性温,具有温经通脉、辛温解表的功效,配上麻黄重在发汗解表,全方主以辛温,以解风寒、温经脉为主。

麻杏石甘汤: 配伍石膏,而且用量是麻黄的两倍,重用石膏,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热以生津,配上麻黄,以宣肺、清肺为主,既宣散肺中风热,又清宣肺中郁热,全方主以辛凉,属于“辛凉重剂”。具有极强的辛凉宣肺、清热平喘的功效。

4.主治病症的差异

二者均是解表风邪,治疗喘咳的药方。

但 麻黄汤主治的咳喘多是风寒束表,肺气失宣失职所导致,其证重在风寒束表,因此以麻黄配桂枝,相须为用,发汗解表 ; 麻杏石甘汤主治风热壅遏于肺脏,所以用麻黄配石膏,宣肺清热为主。 由此可见,这两个方剂,前者是治疗外感风寒的咳喘证,后者是治疗外感风热或肺热咳喘证。

医圣张仲景的这两个经典良方,虽然只有一药之别,然而功用主治以及病机却大相径庭,可见张仲景在遣药配伍上,格外的精明准确,同时, 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的治疗也体现了体内脏腑病变由轻到重,由表入里的变化过程。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2022-05-26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4-13 11:30:2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医圣张仲景的这两个经典良方,虽然只有一药之别,然而功用主治以及病机却大相径庭,可见张仲景在遣药配伍上,格外的精明准确,同时, 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的治疗也体现了体内脏腑病变由轻到重,由表入里的变化过程。【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

  • 祛风除湿为主,兼以淸热护阴,寓清热于辛散之中;麻黄杏石膏汤宣降并用,清散兼施,散肺邪、淸肺热、利肺气而平喘咳;小青龙汤以麻黄、桂枝发汁解表,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少佐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敛阴益营,表里并治,散中寓收。

  • 肉桂在里头,壮脾阳,补肾阳。为了防止辛热药伤阴,所以添加五味子养阴,而且五味子能安心神,有助于改善他的睡眠。这就是基本意图。这是中医里头早就有的治法。桂枝甘草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配上肉桂和五味子,调治阳气不足所致低血压,证属心阳亏虚者,效果不错。这是很多人的共识。当然,关于这...

  • 仲景方剂被称为“经方”,经方在君、臣、佐、使的配伍运用和加减变化上具有严谨的法度,遣方用药,各具特点。不仅如此,仲景遵循建立的辨证求因、审因立法、依法定方的原则为后世医家组方用药所效法。方药剂量也颇有讲究,方中某一药物剂量的增损,即左右整个方剂性能,时至今日仍屡屡见诸于临床,难怪...

  • 张仲景乌梅汤配方,包括乌梅肉二两、细辛六钱、干姜一两、黄连一两六钱、当归四钱、桂枝六钱、人参六钱、附子(制)六钱、黄柏六钱、蜀椒(去目)四钱以上十味,共重八两四钱。1、配料:按处方将上药炮制合格,称量配齐,乌梅肉单放。2、粉碎与混合:将细辛等九味轧为粗末。另取米醋十两浸渍...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