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的原因是什么?

据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记载,由于疫病流行,他的家族原有200多人,自汉献帝建安之年(196)以来,不到10年的时间,就有2/3死亡,其中70%死于伤寒。严酷的现实,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伤寒病的防治水平。然而,当时社会却存在着许多阻碍医学发展的现象。士大夫们追逐名利,仰慕权膏,不肯钻研医学;庸医们抱残守阙,学识浅薄,不求进步与变革,并且技术低劣,马虎草率,如此“视死别生,实为难矣!”仲景受唯物论思想影响,反对“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他立志发愤钻研医学,以拯横夭。他治学态度严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既十分重视学习前人的经验,又注意采集当代医家的实践知识。他刻苦攻读《素问》、《灵枢》、《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继承《黄帝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广泛吸收当时人民同疾病,尤其是同传染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结合个人临床诊治疾病的丰富经验和心得体会,并使之提高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创造性地著成《伤寒杂病论》这样一部划时代的临证医学名著。
2020-01-01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04 04:51:2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伤寒杂病论》之所以成为医学经典,不仅仅是因为其内容丰富,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张仲景对于医学的执着追求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远离疾病,重获健康。张仲景的医学成就不仅仅体现在《伤寒杂病论》这部著作上,他所倡导的医学理念和方法,对后世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

  • 据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记载,由于疫病流行,他的家族原有200多人,自汉献帝建安之年(196)以来,不到10年的时间,就有2/3死亡,其中70%死于伤寒。严酷的现实,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伤寒病的防治水平。然而,当时社会却存在着许多阻碍医学发展的现象。士大夫们追逐名利,仰慕权膏,不肯钻研医学;...

  • 东汉末年天下乱离、兵戈扰攘,张仲景看到腐朽的政治局面,加上疫病流行,自己宗族中的人多死亡于疫病,因此他抛弃仕途,开始发愤钻研医学,拜同乡张伯祖为老师,当时的人都说,张仲景的学识经验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他的老师,因此写成《伤寒杂病论》这部杰出著作,决不是偶然的事。东汉末年期间,社会上...

  • 伤寒杂病论自序中称,撰写此书的原因是破除迷信,所以以正确的观点写成《伤寒杂病论》。他著作的自序中写着,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末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来众方。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

  • 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旨在将自己在伤寒治疗领域积累的规律和经验传承下去。他经历的伤寒盛行时期,观察治疗了大量患者,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构思上,张仲景并未发明新的方剂,他将人体在伤寒影响下的复杂变化,归纳为六经这一易于理解的层次,并配以有效方剂,使伤寒治疗规范化、清晰化,...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