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伤寒论》?

《伤寒论》是中医由针灸为主问汤方治病为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医发展的奠基之作,群方之祖,后世方与伤寒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继承,取其义者,有发展,补其不足者。《伤寒论》为百病立法,以阴阳正邪消长,探百病之进退,以法统方,针对病情,灵活组合八法,统治天下之病,治病之条文,示例而已。2019-03-20
我在医疗实践中体会到,只有仲景传世的《伤寒杂病论》,才真真正正是患者的救星。扁鹊华佗虽亦名垂青史,但没有留给后世著述,无法传承。而《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则是《黄帝内经》昭示,而由仲景师具化的中医内科学的正宗。其他的什么“金元四大家”,什么“温病学”,什么“中西医结合”……,皆后人撇开《内经》耍小聪明的胡勒嘞!放着医圣不学,却学那些杂七杂八无厘头,甚至搬出“祖传”瞎忽悠,真是莫名其妙!他们谁能超越医圣?没有,差得远啦。那就学习《伤寒杂病论》吧!2019-04-26
《内经》是定理,《伤寒论》是应用定理的例题演示。伤寒,伤寒缘于寒,所以用药多辛温,后世习些者应称伤寒派,演绎至今有刘力红,卢崇汉者翻出祖师郑钦安,打出“火神派“大旗,实质是伤寒派的延续。这些编离了“中”的意义,偏离了《伤寒论”例题的意义,《伤寒论》讲的是脉证,也就是四诊取证据,这叫辩证。中医者讲的是中,也就是中庸,中和之医,用药无论寒凉,温热,总而言之是使失去平衡的机体恢复平衡,这就是中医。2019-07-09
《伤寒论》,我认为应该从辩证的角度来观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认为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当然他有许多的缺点,这些缺点是一部电影非常容易出现的,所以我们可以理解。2019-03-08
张仲景把这本书取名叫伤寒论。首先是对“真气”的描述。真气在天有五运,在地有六气。六是成数,天一生水。水在北方为寒。水是本体属阴,为阳所用。由此发散性阐述三阴三阳的辨证方治。
所以《伤寒论》始终都在解读“寒”被伤害之后转化成“温”、“热”、“凉”这些伪本体之后,“寒”的神机被破坏后怎样修复(治病)。
才有了,借用《神农本草》中食材所藏不同的气、味性质组方。以气补气,以味补味。让人体回复本来面目。
是这样的一本书。2019-07-18
伤寒论是中医立方的范本,首次明确理法方药的关系。中医药方,不是咳嗽加止咳的,头疼加止疼的,而看懂了伤寒论,就懂得理法了。而不是简单的堆药。治病求根,是伤寒论的辩证特点,不是所有中医都这样的。津液观,表里观,正邪观,是伤寒论所表达的。去邪气,存津液,是伤寒论的用药准则。看懂了伤寒论,很多顽症都不再顽固!2019-04-03
我觉得伤寒论写的非常的好,算是一本非常棒的作品,我非常的惊喜。2019-03-08
我认为《伤寒论》是古代的一本典籍,它主要记载了古时候对于伤病的救治方法,是当时影响非常深远的一本书。2019-03-08
张仲景的六经辨证不知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古人想不到天地间还有一种看不见的“邪”叫做“微生物”,他们在病人身上用虚拟的经络、营卫、三焦辨来证去,不过是毫无意义的瞎折腾而已。折腾出再多的学说、再多的学派、再博大精深,还是一钱不值。而现代中医在科学证据面前仍然胡辨乱证,如果不是蓄意欺骗则只能视为愚昧至极。2020-01-19
草草地读过伤寒论的几篇,因为水平有限不怎么看得懂,但隐约觉得仲景就是我心目中的那个独孤求败,不过少了几分孤傲,多了几分智慧和慈悲。2019-03-08
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分两部分,一是伤寒,二是金匮要略,概括了所有的疾病治疗,经方效如桴鼓,覆杯而愈。经方千变万化,不同病症,不同加减,药到病除。堪称后世之典范,为后世之人顶礼膜拜之医圣2019-06-06
伤寒论精辟阐述了寒中有,热中有寒,从三阳到三阴的六经传变,有从经传,有越经传,有专经,有直中,文虽简短且意义深渊,不愧为祖国医学专著,乃今世的精神食啦2019-04-16
对于《伤寒论》的话,这一篇文章我在高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了,对于这篇文章的话,首先里边谈论了很多比较人生的大问题,如果感谢同学们也可以在里面学到一些比较重要的东西。2019-03-08
伤寒论 中医中药的顶峰!现在经典经方就是回归伤寒论。但是中医读通读透伤寒论的,没有不精通医术的。当面华佗读到伤寒论 大为感叹,认为是活人之书。2019-03-27
伤寒论是没有医师证的民间人士张仲景写的,他违法行医,学他的人更是违法的2019-04-02
中医的核心思想尽在其中,仲景以三阴三阳阐明人身阴阳合一之道,以伤寒提纲掣领,阐明天一生水之坎中真阳立极之理,可谓仙心仙眼,千古医家第一人也。2019-09-05
伤寒论是后汉张仲景的著作,全书以六经论伤寒。是一部以理,法,方,药,都运用到了极限的医学教科书。是现存的仅次于内经难经的医学巨著。古有学医者不读伤寒论者,不知其下药,不读内经者,不知其办病(证)。可见伤寒论于学中医的重要性。2019-04-22
无须评价伤寒论,只能学习,能评价伤寒伦必须超越仲景!2019-03-20
一条蛇是伤寒论,张仲景在内经的身上画了几条腿…一句成语,画蛇添足,功过参半,造就医工的技术,不如内经经义深髓,成为阻挡去内经难经正途的沟壑,伤寒论书成之后再无医圣问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019-03-20
伤寒论是中医学中的宝中之宝,配伍严紧用药味少而精疗效高。2019-03-25
仲景开辩证施治之先河。没有仲景,中医也许像印度古医、埃及古医一样,只停留在“医术”的层面而不能成为“医学”,最终被西医消灭。然而仲景在世时作为医者名气既不如华佗,更不如张角。简直是现代那些有真才实学却不懂营销的民间中医的缩影2019-06-17
一部伤寒论哪能几句话就讲清楚的!经典之中的经典!中医理论之巅!六经辨证之祖,所列经方如神来之笔,只要辩证准确,一剂知,二剂之!2019-04-05
全书按宋·赵开美本条文排列顺序逐条加以评注,其编写体例是继每条原文后,分列校勘、词解、句解、提要、选注、评述等项,对附有方剂的条文每方之后复列方解、验案、评述等项目2019-03-08
我65岁大病,西医住院,中医几十付中药。无效。只有等死,听天由命了。哈哈,正当绝望之时,我得了两本天书,自学,自配中药,一年多,治好在我体内生存了几十的老毛病一一一伤寒病。已经发展到癌症的边沿。
通过看书,张仲景神医,我才知道,病症的由来。2019-06-27
不敢评价,只谈一些个人看法。巜伤寒杂病论》就是疾病总论,灵魂是辨证论治。真正的活人之书。可惜没有引起重视,这几年全国人民忙于房地产,只是近来肺炎威胁国人的健康,人们才想起生命科学。2020-03-15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04 22:22:5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伤寒论》是中医由针灸为主问汤方治病为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医发展的奠基之作,群方之祖,后世方与伤寒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继承,取其义者,有发展,补其不足者。《伤寒论》为百病立法,以阴阳正邪消长,探百病之进退,以法统方,针对病情,灵活组合八法,统治天下之病,治病之条文,示例...

  • 1-《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2...

  • 《康平本》被视为《伤寒论》最古且最善之版本,此书对于学术研究者而言,无疑是极其珍贵的资料。《伤寒论》作为中医界的经典著作,其价值无可估量,但因年代久远、辗转传抄、错乱失序以及残缺不全,使得仲景原著难以完整复现。因此,探求到最古、最善之版本,就成了学术研究者共同的心愿。《康平本》...

  • 从网络上流传的《易演伤寒论》PDF版来看,虽然其理论新颖,但具体到实践价值,却显得有些模糊。刘先生的自我介绍中,似乎流露出与传统中医理念有所偏离的独断倾向,更像是一位富有争议的狂热学者,而非传统的医者形象。

  • 孙思邈对仲景《伤寒论》评价是很高的,但他并不泥古,对仲景伤寒学说作了新的发挥。他不按六经归类,而是将《伤寒论》所有的条文,分别按方证比附归类,即所谓“方证同条,比类相附”。这样各以类从,条理清楚,易于检索应用。这种以方类证的方法,颇为后来柯韵伯、徐大椿等所赏识。孙氏还特别重视...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