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对《伤寒论》进行了哪些改进?

孙思邈对仲景《伤寒论》评价是很高的,但他并不泥古,对仲景伤寒学说作了新的发挥。他不按六经归类,而是将《伤寒论》所有的条文,分别按方证比附归类,即所谓“方证同条,比类相附”。这样各以类从,条理清楚,易于检索应用。这种以方类证的方法,颇为后来柯韵伯、徐大椿等所赏识。孙氏还特别重视仲景桂枝、麻黄、青龙三法的运用。他说:“夫寻方之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此之三方,凡疗伤寒,不出之也。”这可能是从王叔和“风则伤卫,寒则伤营,营卫俱病,骨节烦疼”之说悟出。孙氏创“麻、桂、青龙”三法之说,对后世影响颇大,后经成无己、方有执、喻嘉言等竟发挥而为“三纲鼎立”之说。孙氏《千金翼方》中两卷有关伤寒的论述,是唐代仅有的研究《伤寒论》的著作,值得进一步研究。明清以来,治《伤寒论》者更成流派,如方有执、喻嘉言、程效倩等人的“错简重订”派;张遂辰、张志聪、陈念祖等人的“维护旧论”派;柯韵伯、尤在泾、包诚等人的“辨证论治”派等。《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更被称为“经方”,备受推崇,沿用不衰。
2020-01-02
mcxzy 阅读 39 次 更新于 2025-04-11 23:29:3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孙思邈对仲景《伤寒论》评价是很高的,但他并不泥古,对仲景伤寒学说作了新的发挥。他不按六经归类,而是将《伤寒论》所有的条文,分别按方证比附归类,即所谓“方证同条,比类相附”。这样各以类从,条理清楚,易于检索应用。这种以方类证的方法,颇为后来柯韵伯、徐大椿等所赏识。孙氏还特别重视仲...

  • 其一、不依伤寒条序,仍从六经之次。柯氏依据自己对《伤寒论》具体方证之体认,将其分别归于六经之下,以利于临床辨证治疗。此与朱肱之以病症为纲显然不同。孙思邈虽亦按经分篇,但相较之下,欠于周详。其二、经证并行,以证为主。从临床看,六经虽可定位,但有宽泛之嫌。若于六经之下,再细辨诸...

  • 《伤寒论》中还有以容量和数量来计算的药物。对于现代计量,我们可以先折算为现代的容量,然后再称重。例如,粳米一升相当于180g,半夏半升相当于50g,五味子半升相当于30g。对于数量计算的药物,如大枣,我们今天仍用数量来计算。然而,这种方法已经不常用了,都改成了称重的方法。例如,附子一枚大约20g...

  • 孙思邈对张仲景的《伤寒论》也有较深入的研究。他研究的方法是“方证同条,比类相附”,也就是说将《伤寒论》的所有条文,分别按方证归类。他强调:“夫寻方之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此之三方,凡疗伤寒,不出之也。其柴胡等诸方,皆是发汗吐下后不解之事,非是正对之法。

  • 《伤寒论》的体例是一病一方,而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发展为一病多方,还灵活变通了张仲景的“经方”。有时两三个经方合成一个“复方”,以增强治疗效果;有时一个经方分成几个单方,以分别治疗某种疾病。这是孙思邈对医学的重大建树,是我国医学史上的重大革新。《千金翼方》是对《千金要方》的补...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