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疏风解表清热类 期门—温溜

【单穴功用】
期门,又名肝募。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为足厥阴肝经腧穴,乃十二经穴之终,故以期名,又是人之气血归入门户,故名期门。《标幽赋》云:"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周而复始,其行各有期限,故以为名。本穴为足厥阴肝经脉气汇集的处所,属肝之募穴,又是足厥阴肝经与足太阴脾、阴维脉的交会穴。肝脉布两胁,肝为藏血之脏,本穴具有疏泄肝胆、调和表里、清热散邪、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痞散结之功。用于治疗伤寒热入血室、过经不解、胸胁支满、胁肋胀痛、肝脾肿大、呕吐、呃逆、食欲不振、腹胀腹痛、乳痈、疟疾。

温溜,又名蛇头、逆注、池头。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郄穴。郄是人体之间隙,乃气血汇聚之处,溜与留同,含停留之意,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气温热,穴为阳气所注,故名温溜。本穴具有温经散寒、调理肠胃、清热散邪之功。用于治疗头痛、面肿、口舌肿痛、咽喉肿痛、肩臂酸痛、伤寒寒热、肠鸣腹痛。

【伍用功能】
期门为足厥阴肝经腧穴、募穴,有疏泄肝胆、调和表里、疏肝和胃、清热散邪、活血化瘀、消痞散结之功;
温溜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郄穴、有清邪热、理肠胃、温经散寒、宣通痹阻之效。肝为脏、属阴,大肠为腑、属阳。
二穴伍用,一阴一阳,一脏一腑,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和解表里,宣通气血,清热退热,通络止痛之功益彰。
【主治】
1.伤寒项强等症。
2.胁肋疼痛,证属邪居少阳、寒热间作者。
3.急、慢性肝炎。
【操作法】
期门:仰卧,先定第4肋间隙的乳中穴,并于其直下2肋(第6肋间)处取穴。如妇女则应以锁骨中线的第6肋间隙定取。斜刺0.3 0.5寸。
温溜:侧腕屈肘,于阳溪与曲池连线的中点再向前1寸处取穴。直刺0.5 1寸。
【经验】
期门—温溜伍用,出自《百症赋》:"审他项强伤寒,温溜、期门而主之。" 吕老体会,期门对急、慢性肝炎所引起的肝区疼痛颇有效验,此乃病所取穴是也,若与支沟—阳陵泉伍用,其效更著。 若肝脾肿大者,可取柴胡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合欢皮15克,白蒺藜15克,水煎服。
2022-07-25
mcxzy 阅读 81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9:56:0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曲池,又称为鬼臣或阳泽,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它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土穴,也是十三鬼穴之一。曲池具有疏风解表、清热退热、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利水除湿的功效,可以治疗伤寒余热、热病、目赤肿痛等症状。阳陵泉,又名阳陵或阳之陵泉,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

  • 风池,在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为足少阳胆经腧穴,又为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阳维、阳跷之交会穴。按"风从上受"之理,本穴又位居脑后,乃是风邪汇集,入脑的要冲,故名"风池"。本穴具有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祛风解表、疏风清热、醒脑开窍、明目益...

  • 在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为手太阴肺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溜,为荥火穴。穴在拇指本节后,此处肌肉丰满隆起,形如鱼腹,穴又当赤白肉际相合之处,脉行其上,故名鱼际。本穴有宣肺止咳、清热泻火、清利咽喉、消肿止痛、和胃降浊之功。用于治疗发热...

  •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原穴,有调气活血,清热退热,疏风解表,振奋整体功能之功;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合穴,按"合治内腑"之理,它有通腑气、疏风解表、调和气血、消肿止痒之效。曲池走而不守;合谷升而能散,二穴相合,清热散风,为清理上焦之妙法。头者,诸阳之会,耳、目、口、鼻、...

  • 期门为足厥阴肝经腧穴、募穴,有疏泄肝胆、调和表里、疏肝和胃、清热散邪、活血化瘀、消痞散结之功;温溜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郄穴、有清邪热、理肠胃、温经散寒、宣通痹阻之效。肝为脏、属阴,大肠为腑、属阳。二穴伍用,一阴一阳,一脏一腑,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和解表里,宣通气血,清...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