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疏风解表清热类 合谷—曲池

【单穴功用】
合谷,又名虎口、含口、合骨。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因其穴居大指、次指歧骨之间的凹陷处如同山谷,而得名合谷。又因穴在拇指虎口两骨之间,故又名虎口。本穴为手阳明大肠经脉所过,为本经原穴,又是四总穴之一。原穴与三焦有着密切关系,它导源于脐下肾间动气,关系着整个人体的气化功能,是增强整体功能的要穴。具有通经活络、行气开窍、疏风解表、清热退热、清泄肺气、通降肠胃、镇静安神之功。用于治疗伤风感冒、时行感冒、头痛、目赤肿痛、牙痛、牙关紧闭、口眼 斜、神志失常、经闭、痛经、手指挛急、风疹块(荨麻疹)。

曲池,又名鬼臣、阳泽。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为手阳明大肠经脉气所入,犹如水注池中,又取穴时,屈曲其肘而得,故名曲池。配属五行,属合土穴,又为十三鬼穴之一。本穴具有疏风解表、清热退热、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利水除湿之功。用于治疗伤寒余热未尽、热病(时行感冒)、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咳嗽、哮喘、上肢不遂、屈臂无力、头痛、眩晕、吐泻、便秘、痢疾、肠痈、消渴、水肿、月经不调、瘰疬、瘾疹、丹毒、湿疹、疔疮。

【伍用功能】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原穴,有调气活血,清热退热,疏风解表,振奋整体功能之功;
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合穴,按"合治内腑"之理,它有通腑气、疏风解表、调和气血、消肿止痒之效。
曲池走而不守;合谷升而能散,二穴相合,清热散风,为清理上焦之妙法。头者,诸阳之会,耳、目、口、鼻、咽喉者,清窍也,故禀清阳之气者,皆能上走头面诸窍也,以合谷之轻,载曲池之走,上行于头面诸窍,而行其清散作用,故能扫荡一切邪秽,消除一切障碍,而使全身功能旺盛矣。
【主治】
1.伤风感冒,时行感冒。
2.头痛、目痛、牙痛、喉痛、鼻衄,证属风热为患、上扰清窍者。
3.上肢不遂,肘臂疼痛、麻木,手指挛急等症。
4.风疹块(荨麻疹)。
【操作法】
合谷:①拇、示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拇指尖到达之处是穴;②拇、示两指并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③拇、示两指张开,当虎口与第1、2掌骨接合部连线的中点。直刺0.5 1.2寸。外感病,鼻流清涕不止者宜重灸之,10 15分钟均可,往往可收立竿见影之功。
曲池: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直刺1 1.2寸。
【经验】
合谷—曲池伍用,出自《杂病穴法歌》:"头面耳目口鼻病,曲池、合谷为之主。"《席弘赋》:"曲池两手不如意,合谷下针宜仔细。"为提高疗效,也宜随症加减,如头昏头痛,加风池、头维;目赤肿痛,目翳加丝竹空、睛明;鼻衄、鼻渊,加上星、迎香;耳鸣、耳聋,加翳风、听会;口臭、舌裂,加水沟、劳宫;咽喉肿痛,加扶突、鱼际;龈肿齿痛,加下关;口眼喎斜,牙关紧闭,加地仓、颊车;外感病发热,加大椎。
吕老于1965年孟春,遇一中年妇女,因起居不慎,以致感受风寒,袭于肺卫,正邪相争,恶寒发热(体温39 ),头痛、身痛并见,舌苔薄黄,脉浮稍数。脉症合参,此系素有蕴热,复感风寒。治宜疏风解表,清热退热。处方:大椎、曲池、合谷。针刺用泻法,留针半小时,每10分钟行针1次。治疗经过:当起针之后,患者自觉周身轻快,再测体温,已降至38 。翌日二诊,热已退清,并无不适之感,此时,仅取双侧足三里穴,调理肠胃,以善其后。
吕老体会: 高热欲风动抽搐者,加大椎,三棱针点刺放血;头项强痛者,加后溪,针刺用同步行针法;鼻塞、流涕者,加上星、迎香。
2022-07-04
mcxzy 阅读 33 次 更新于 2024-11-17 14:42: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指导意见:你好,疏风就是疏散风邪的意思,解表就是解除表证的意思,若是风邪为患的感冒,可以用疏风宣肺的方法。

  • 【单穴功用】 曲泽,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为手厥阴心包络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水穴。穴居肘横纹正中凹陷处,屈肘可得,故名曲泽。本穴具有清心火、除血热,疏上焦、降逆气,通心络、止疼痛,调阴阳、止吐泻,回阳救逆之功。用于治疗伤寒温病、身热、烦渴、口干、...

  • 【单穴功用】 申脉,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系阳跷脉所生之处,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穴在外踝下凹陷处,经脉之气于申时注入膀胱经,故名申脉。本穴具有疏风解表、安神定志、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用于治疗头痛、眩晕、中风不语、半身不遂、...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