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疏风解表清热类 大都—经渠

【单穴功用】
大都,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 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溜,为荥火穴。《难经·六十八难》云:"荥主身热。"故本穴具有清热退热作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病变于色者取之荥,"故针刺本穴,有清热退热、回阳救逆、健脾补中之功。用于治疗热病汗不出、身重骨痛、烦热闷乱、胸腹胀满、呃逆、呕吐、胃脘疼痛、消化不良、腰痛不可俯仰、手足厥冷。

经渠,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为手太阴肺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行,为经金穴。根据《难经·六十八难》:"经主喘咳寒热"的道理,本穴具有宣肺理气、消胀除满、清热消瘀、下气平喘之效。用于治疗胸部胀满、咳逆上气、热病汗不出、心痛欲呕、胃脘疼痛、喉痹、掌中热。

【伍用功能】
大都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乃本经荥火穴,有清热退热、回阳救逆、健脾补中之功。
经渠为手太阴肺经腧穴,又是本经经金穴,有宣肺理气、清热消瘀、下气平喘之功。
二穴伍用,有同经相应,火金相制,疏邪解表、清热退热、消瘀散结、止咳平喘之功益彰。
【主治】
1.感冒、时行感冒。
2.外邪束肺、咳嗽气喘、寒热诸症。
【操作法】
大都:正坐垂足或仰卧,于 趾内侧缘,当第1跖趾关节前缘凹陷赤白肉际处取穴。直刺0.3 0.5寸。
经渠:手侧伸,拇指与掌心向上,距腕横纹1寸的桡动脉搏动处,亦即医者切脉时中指所着之处。避开桡动脉,直刺0.3 0.5寸。《针灸甲乙经》云:"不可灸,灸之伤人神明。"为什么灸之伤人神明呢?杨上善注云:"口,通气处也,从关上至鱼1寸,五脏六腑之气,皆此中过,故曰寸口,手太阴脉等,五脏五神之气,大会此穴,则神明在于此穴之中,火又克金,故灸之者,伤神明也。"
【经验】
大都—经渠伍用,出自《百症赋》:"热病汗不出,大都更接于经渠。"按:手、足太阴合用,谓之同经相应配穴,它不仅有宣肺平喘之功,而且有培土生金之效。
2022-07-10
mcxzy 阅读 74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9:59:3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原穴,有疏风解表,清热退热之功;复溜为足少阴肾经腧穴、经穴,按"经主咳嗽寒热"之理,有滋肾润燥,回阳救逆,促气化,调玄腑之效。二穴伍用,冲饥世既能发汗,又能止汗。合谷属阳,清轻走表,泻之以通经络,疏风散邪,托邪外出,随汗出而解;复溜属阴,补之以...

  • 曲池,又称为鬼臣或阳泽,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它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土穴,也是十三鬼穴之一。曲池具有疏风解表、清热退热、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利水除湿的功效,可以治疗伤寒余热、热病、目赤肿痛等症状。阳陵泉,又名阳陵或阳之陵泉,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

  • 风池,在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为足少阳胆经腧穴,又为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阳维、阳跷之交会穴。按"风从上受"之理,本穴又位居脑后,乃是风邪汇集,入脑的要冲,故名"风池"。本穴具有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祛风解表、疏风清热、醒脑开窍、明目益...

  • 期门为足厥阴肝经腧穴、募穴,有疏泄肝胆、调和表里、疏肝和胃、清热散邪、活血化瘀、消痞散结之功;温溜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郄穴、有清邪热、理肠胃、温经散寒、宣通痹阻之效。肝为脏、属阴,大肠为腑、属阳。二穴伍用,一阴一阳,一脏一腑,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和解表里,宣通气血,清...

  • 本穴为手阳明大肠经脉所过,为本经原穴,又是四总穴之一。原穴与三焦有着密切关系,它导源于脐下肾间动气,关系着整个人体的气化功能,是增强整体功能的要穴。具有通经活络、行气开窍、疏风解表、清热退热、清泄肺气、通降肠胃、镇静安神之功。用于治疗伤风感冒、时行感冒、头痛、目赤肿痛、牙痛、...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