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掌的穴位分布情况

1、肺经:手太阴肺经取太渊,定位在掌后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2、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取大陵,定位在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3、心经:手少阴心经取神门,定位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4、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取腕骨,定位在手背尺侧端,尺侧腕豆骨前凹陷中。
5、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取阳池,定位在腕骨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6、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取阳溪,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端,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7、脾经:足太阴脾经取太白,定位在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8、肝经:足厥阴肝经取太冲,定位在足背,第一、二跖骨底之间凹陷中。
9、肾经:足少阴肾经取太溪,定位在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10、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取束骨,定位在第五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11、胆经:足少阳胆经取丘墟,定位在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12、胃经:足阳明胃经取冲阳,定位在足背高处,第二、三趾间的缝纹端上5寸(约合受检测者 5 个大拇指宽度)。
13、督脉:定位在大椎,俯卧,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14、任脉:定位在中脘,仰卧,前正中线,脐上4寸。
15、带脉:定位在带脉,侧卧,第十一肋骨游离端直下,平脐外取穴。
16、寸: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前(腕端)为寸。
17、关: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
18、尺: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后(腕端)为尺。
19、阴维:定位在筑宾,内踝上高点5寸,腓骨肌内侧肌腹下端取穴。
20、阳维:定位在阳交,外踝点上7寸,腓骨后缘取穴。
21、阴跷:定位在照海,内踝正下方凹陷中取穴。
22、冲脉:定位在公孙,第一趾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
23、阳跷:定位在申脉,外踝正下方凹陷中取穴。
24、左足外侧:第三趾上三寸。
25、左脚:第一拇指中间
26、右脚:脚板第四趾下四寸。
27、右脚背:第三、四趾中间上三寸。
28、足内侧:内踝尖下两寸(男左女右)。2019-06-23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6:21:4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肺经:手太阴肺经取太渊,定位在掌后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2、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取大陵,定位在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3、心经:手少阴心经取神门,定位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4、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取腕骨,定位在手背尺侧端,尺侧腕豆骨...

  • 第一区域位于脚趾周围,尤其是大拇指和小趾之间,这里分布着众多的反射区,能够对应调节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第二区域位于脚掌,涌泉穴和太冲穴等穴位集中于此,主要用于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第三区域是脚踝部位,包括昆仑穴和太溪穴,这些穴位对于调节肾功能和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具有重要作用。第四区域则是脚...

  • 1、涌泉穴:滋阴降火 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就是此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很有意义,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方法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力...

  • 据记载,脚底共有66个穴位,这些穴位不仅能够帮助调节人体的血液循环,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涌泉穴被公认为最为关键的穴位之一,位于脚掌前部1/3处,具 置可以通过画一条横线来确定,这条线的正中间即为涌泉穴。刺激涌泉穴,不仅可以补肾健脑,提高记忆力,还具有安心...

  • 在人体的腿和脚掌部位,分布着许多重要的穴位,这些穴位在中医理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方,距外踝高点3寸处。此穴位对调理脾胃功能、调节内分泌和改善睡眠质量有着显著效果。丰隆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它对于...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