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丨天下无疾《零起点学针灸》

“倾听脉语,凭针达意。”——天下无疾

近来读无疾老师的《零起点学针灸》很受启发,加上第二次拜访老师时,有幸得到老师亲自针灸,对他书中所阐述的理念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于是特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认为老师的新作至少有3个特点:1.更像是自己临床实践经验的集合,而非简单的引证罗列;2.脉诊与针灸的结合是此书的亮点;3.引用分形原理丰富且直观的帮助到了选穴。

首先,在本书的“断法、选经、选穴、配穴、取穴、手法和治法”等篇章中,老师对他在临床中治疗有效的经验做了精细且系统的整理。比如,老师说:“本质上看,针刺治疗部位的确定,离不开三个要素:经度、纬度和深度。与之相应的,选穴离不开三个环节:选经、选部和选层......选经,往往是针灸选穴的第一步。临床选择某条经脉施行治疗,大多基于两点考虑:从病变位置直接判断,或从经脉——在脏腑关系间接判断......由此出发,则病在外者,多从手足六阳经着手;病在内者,主要从手足六阴经,以及足阳明、足少阳等八条经脉考虑。”层层递进,从选经入手,把针刺提纲挈领的说明白。

对于手足十二经的选择,老师又根据主治的差别编撰成了记忆口诀:

在选穴的章节亦有歌诀:

其次,脉诊与针灸的结合是此书的亮点。虽然《灵枢》开篇就在《九针十二原》中说到:“凡用针者,必先诊脉。”但是我在拜访到的医生中见到的脉诊和针灸相结合的医生并不多,而在无疾老师的诊室里也真实见到了,通过脉诊对患者进行脏腑经络辨证,并且针灸后脉象的快速转变,正合乎《灵枢》所言:“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

无疾老师说,与中医学相比,经络学约等于中医基础理论,腧穴学约等于中药学,治疗学约等于中医内外妇儿。多出的刺灸法为针灸特有。可见,作为学科,针灸学有两部分内容明显缺失,一是诊断学,二是处方学。没有诊断学如何判断病变经脉所在?幸好,脉诊法集信息的全面性、定位的精确性,以及动态性、即时性、灵敏性于一身,对针灸来说,这简直是一个近乎完美的诊察方法。

尤其好的是,无疾老师在书中编选了30则医案,并在附录中做了医案索引,每一则医案都生动的记录了通过脉诊辩证后对经穴的选择和针灸前后的脉象变化,特此摘录一则令我记忆尤新的胃热包寒案:

最后,老师引用分形原理,丰富且直观展现出这一方法在选穴上的优势:

老师提到分形理论中的有一个自相似原则。所谓自相似,即物体的局部与整体在外形上相似。

从整体外形看,人体包括头部、躯干和四肢。如果只看手腕以下的部分,包括手掌和五根手指,则局部外形与整体一致。再仔细观察,躯干背部有脊柱支撑,手背浅层也都是掌骨;躯干前方主要是柔软的腹部,手心处则是柔软的手掌。四肢各有三个大关节:肩肘腕、髋膝踝,四根手指也各有三个关节。

这个分形结构对认识腧穴的位置与主治帮助很大,这里不妨先举几个例子。当双手握拳相对,虎口所在的纬度区,与面部在整体所处的纬度区一致。合谷穴在虎口正中,其所属经脉为手阳明,又刚好经过面部,如此横竖都和面部相应,无怪乎“面口合谷收”。又如列缺穴在手腕前方,从纬度上与咽喉部相近;从经脉角度,属于手太阴经,与肺脏相合,也和咽喉部联系密切。所以临床遇到咽喉干痒痛引起的咳嗽,针列缺常获佳效。再如内关穴,在手腕内侧两筋之间,从纬度上看,与心脏的位置大体相应;从经脉属手厥阴,同样与心脏关联紧密,这为内关治疗心胸疾患提供了一个认识角度。

这样的分形理论尤其对初学者认知选穴上起了到了很大的帮助。

这里我还想提到的是,在对无疾老师的两次拜访中,老师临床时对患者的认真询问、诊断、治疗与关怀都深深地影响了我,有仁术者必怀仁心,我真诚的向各位针灸爱好者推荐这本《零起点学针灸》。2022-07-01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4-09-20 01:40:0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