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竹空针刺方法 针刺丝竹空注意事项

1 丝竹空针刺方法 取穴:坐位,眉毛外侧端水平,外侧2分凹陷处(相当颧额缝后缘)
进针方向:从前向后与颞面相平行。
进针方法:进针0.1.-0.3寸,留针20分钟。
对症配伍下针:针刺丝竹空透率谷治疗偏头痛,使针感扩散至整个额部,并配风池,合谷,太冲,留针30-60分钟,每5-10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痛剧者可针2次,或太阳穴放血1次。一般7-15次见效。

2 丝竹空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眶上神经和颧面神经分布。眶上神经是三叉神经第1支(眼神经)的分支,经眶上切迹或眶上孔至额部皮下,分布于额顶部的皮下。颧面神经是三叉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的分支,它分布于颊部皮肤。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分支及颞浅动,静脉的额支。颞浅动脉是颈外动脉的终支之一,是颈外动脉在下颌颈高度向上的直接延续。颞浅动脉在行至颧弓上方5cm处又分为两个终支,即顶支和额支。颞浅静脉是下颌后静脉的属支。
3.眼轮匝肌:位于眼裂周围皮下,呈椭圆形的扁肌,由面神经的颞支和颧支支配。

3 针刺丝竹空的作用主治 丝竹空为手足少阳之会穴,透率谷可连同手少阳及足三阳经,足三阳经别均贯通于心,针刺该穴,可以起到疏调三焦气机,清热泻火,平肝熄风,明目止痛的作用。多用于治疗头痛, 目眩,目赤肿痛,眼睑瞤动,视物不明,牙痛,癫痫诸症。

4 丝竹空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疏风散热,通络止痛,如配攒竹,四白,合谷,风池,治疗风热目赤肿痛,眼睑瞤动;配头维,率谷,太阳,风池,外关,治疗风热头痛;配外关,风池,合谷,下关,颊车,治疗风火牙痛;配翳风,攒竹,四白,地仓,治疗风邪入中之面瘫。
2.配睛明,太冲,太阳,行间,侠溪,针刺泻法或丝竹空点刺放血,清肝泄胆,治疗肝胆之火上炎之暴风客热等。
3.配太阳,角孙,睛明,肾俞,肝俞,光明,针刺补法,补虚明目,治疗肝肾不足之赤脉传睛,目翳等。
4.配水沟,百会,合谷,针刺泻法,熄风醒脑,治疗风痰阻络之癫痫。

2023-01-05
mcxzy 阅读 61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8:41:4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丝竹空针刺方法 取穴:坐位,眉毛外侧端水平,外侧2分凹陷处(相当颧额缝后缘)进针方向:从前向后与颞面相平行。进针方法:进针0.1.-0.3寸,留针20分钟。对症配伍下针:针刺丝竹空透率谷治疗偏头痛,使针感扩散至整个额部,并配风池,合谷,太冲,留针30-60分钟,每5-10分钟行针1次,...

  • 丝竹空穴主要治疗头痛、目眩、目赤痛、眼睑跳动、齿痛、癫痫等疾病,效果显著。在治疗牙痛时,常与丝竹空穴配伍使用。对于该穴位的针刺方法,一般采用平刺0.5-1寸的深度,需注意采取补法,避免泻法,同时禁止灸法,否则可能会导致目小而盲的不良后果。此外,丝竹空穴还有别名,包括巨窌穴和目窌穴。从穴...

  • 5 针刺丝竹空注意事项 由于丝竹空在眼部附近,眼部血管丰富,因此不可施灸,以防艾火灼伤眼球或损伤血管,导致眼肌痉挛。

  • 【操作法】丝竹空:正坐或侧伏,于额骨颧突外缘,眉梢外侧凹陷处取穴。从外向内沿皮刺0.3 0.5寸。攒竹:正坐仰靠或仰卧,于眉头边缘,入眉毛约0.1寸处取穴。从内向外沿皮刺0.3 0.5寸。【经验】丝竹空—攒竹伍用,出自《胜玉歌》:"目内红痛苦皱眉,丝竹、攒竹亦堪医。"吕老治目赤肿痛除守上法...

  • 所以其丝竹穴也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眼睑瞤动,癫痫,齿痛等,具有清头明目、散风镇惊的功效。若当平常出现头痛、眩晕、面瘫等脑部症状,可寻找专业医生或专业人士通过针刺、艾灸或者按摩等操作手法,丝竹空搭配与睛明、攒竹、风池、太阳、外关等穴位进行治疗效果会更加显著。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