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和的《脉经》在医学历史上有哪些作用?

张仲景的学生王叔和曾任三国魏的太医令,他在临证实践中体会到了脉诊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所以他选取《黄帝内经》、《难经》及扁鹊、华佗、张仲景等人的有关著述,编著成《脉经》一书。
《脉经》全书共10卷。原有“手检图三十一部”,后世亡佚。本书经宋代林亿等校订后,卷数未变,而篇次和内容有所更动,后世有多种刊本印行。
《脉经》把脉象分成24种,即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基本上概括了临床上经常出现的一些脉象,后世脉象种数虽有增加,但基本不出其左右。
同时《脉经》中还对各种脉象作了比较形象具体、容易理解的描述,这就使学习者易于理解和掌握,王叔和可谓在脉学中做此类工作的第一人。
《脉经》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总结了3世纪以前的脉学知识,并充实了新的内容,使脉学理论与方法统一化、系统化、规范化,并保存了一部分古代诊断学的文献资料。
三国之后的魏晋时期,西晋医学家皇甫谧搜求古典医籍,遥宗古人妙术,除著有《依诸方撰》等之外,主要有《针灸甲乙经》12卷,作为第一部针灸学专著流传后世,在我国医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0-01-02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2:54:4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张仲景的学生王叔和曾任三国魏的太医令,他在临证实践中体会到了脉诊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所以他选取《黄帝内经》、《难经》及扁鹊、华佗、张仲景等人的有关著述,编著成《脉经》一书。《脉经》全书共10卷。原有“手检图三十一部”,后世亡佚。本...

  • 在中医学发展史上,王叔和做出的两大重要贡献是:整理《伤寒论》:王叔和作为太医令,深知《伤寒杂病论》的伟大价值,在书简散落佚失或残缺不全的情况下,他搜集仲景旧论,到各地寻找该书的原本,最终成功地得到了全本的《伤寒杂病论》,并加以整理和修复,使其保留至今,成为我们今天见到的《伤寒论...

  • 中国最早的癌症记录出现在《脉经》中。这是古代汉族医学著作之一,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虽然这本书没有明确提出癌症这个词,但是它描述了一些与癌症相关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到了宋代,出现了一本名为《卫济宝书》的医书,该书论述了各种癌、痈、痼、瘭等外科疾病的不同治...

  • 心衰这两个字最早见于西晋王叔和的《脉经》。具体是在《脉经·脾胃部第三》,原句为心衰则伏,肝微则沉,故令脉伏而沉。此外,尽管有一些观点认为心衰的最早记载可能在《备急千金要方》或《圣济总录》等书中,但经过仔细核对,可以确定西晋王叔和的《脉经》是最早的记录。心衰,全称心力衰竭,是...

  • 《脉经》是西晋朝代的医学著作。《脉经》由西晋医学家王叔和撰写,成书于公元3世纪。这是我国医学史上现存第一部有关脉学的专书,全书共分十卷、九十八篇,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总结了汉以前有关脉学之成就,对后世脉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同时,《脉经》还保存了大量古代中医文献...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