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提出脉诊的著作是

第一次提出脉诊的著作是(C)
A.《黄帝内经》B.《难经》C.《脉经》D.《濒湖脉学》E.《脉谈汇辨》
中国脉法发源很早,在春秋扁鹊时期就有切脉的记载。脉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祖国医学的卓越成就之一。

中国脉法发源很早,在春秋扁鹊时期就有切脉的记载。脉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祖国医学的卓越成就之一。晋代的王叔和集前代脉学之著述,结合自己和当代的临证经验,写成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他通过脉搏的次数、形态、节律、脉的气势和通畅程度等方面来体认,从而作出诊断,并统一了脉象标准,改进了脉法,成为后世脉学之规范。全书共10卷,98篇,将脉象归纳为浮、沉、迟、数等24种,根据形体辨别,阐明其所主病证,结合望、闻、问三诊加以研究。

《脉经》出现于玄学泛滥的晋代,显得格外可贵。此书不但对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学也有重大影响。欧洲、亚洲的一些国家也都很重视这部脉学著作。
2023-01-06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18 01:21:0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脉经》出现于玄学泛滥的晋代,显得格外可贵。此书不但对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学也有重大影响。欧洲、亚洲的一些国家也都很重视这部脉学著作。

  • 后来在汉代出现的《黄帝八十一难经》一书,有人认为是根据扁 鹊的医术,尤其是关于脉诊知识而整理成书的,并且署名扁鹊(秦越人)所著。近 代还有人认为他的学说影响深远,形成了扁鹊学派。 文献原始文献 [1](汉)司马迁:史记·扁鹊列传,中华书局,1975。 研究文献 [2]蔡景峰:中国古代科学家·扁鹊,科学出版社,1965。

  • 《史记》称赞扁鹊是最早应用脉诊于临床的医生。先秦时期,中医的脉诊是三部九候诊法,即在诊病时,须按切全身包括头颈部、上肢、下肢及躯体的脉。扁鹊脉诊及其理论可从虢太子这一病例的诊断中体现出来。当时虢太子已昏迷不醒,扁鹊通过脉诊判断为“尸蹶”。他认为患者的阴阳脉失调,阳脉下陷,阴脉上冲,也即阴阳脉不调...

  • 到了汉代,脉诊就更加普遍了。《史记》记载的另一位名医淳于意(又叫仓公,约前205—?)就曾跟从他的老师公乘阳庆学习脉法达三年之久,并且接受了公乘阳庆传给他的《扁鹊脉书》。从《史记》记载的淳于意看病的“诊籍”(病案)中可以看出,他当时看病必先诊脉。

  • 扁鹊仓公列传》中的记载是扁鹊最早诊脉,作为书面答案吧。 原文是: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太史公司马迁的话还是很可信的。我同意且支持这个说法。如果别人说不对,你就翻这句给他看。《黄帝内经》以前的人当然是会的,但他们没留下证据。写的时候写扁鹊,心里知道是历代的前人就好。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