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温病七方整理汇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温病七方整理汇总

温病根据荣卫气血分类为:病在荣卫,病在气分,病在肠胃,病在血分。

一、病在荣卫:

主要表现为初起头疼身痛,先恶寒后发热,发热后但热不寒,神志昏迷,精神倦怠。

主要有四个方子。

1.乌梅白糖汤:乌梅、白糖。治疗舌无苔,脉洪虚躁急模糊,轻按多重按少。治疗原则收外安内,敛相火补木气。

2.扁鹊三豆饮:黄豆、黑豆、绿豆。治疗舌无苔,脉虚小。治疗原则养内和外。

3.葱豉汤:葱白、淡豆豉。脉虚身乏、身痛、发热恶寒,兼感寒温病。治疗原则:疏通卫闭,宣滞。

4.加减三豆饮:金银花、天花粉、玉竹,枳实、薄荷,黑豆、绿豆、淡豆豉。脉重按较轻按有力,面色不浮红,昏睡不醒,兼感寒温病。治疗原则:清热泄肺,养木气。

二、病在气分:

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恶寒,身痛,大渴,舌苔粉白,脉象不洪,重按有力。

5.枳实银菊散:菊花、金银花、天花粉、玉竹、麦冬、知母、贝母,薄荷、竹叶、桔梗、枳实。主要为相火卫气闭束,咳嗽口渴,舌苔粉白。治疗原则:清肺热,破肺气。

三、病在肠胃:

主要表现为气分热加上日晡潮热谵语,腹满拒按,舌苔由白转黄,燥而且厚。脉象右大而实,左则弱小。

6.加减黄龙汤:大黄、枳实、厚朴、芒硝,党参、当归,炙甘草,柴胡、白芍。主要治疗病在气分,失于清降,热结肠胃而成潮热腹满胎黄。治疗原则:通腑补中,疏解木气。

四、病在血分:

主要表现:舌色绛赤,脉象转弦数,身热不退,口干而不饮,心烦夜不成寐。

7.加减黄连阿胶鸡子黄汤:阿胶、生地、龟板、鳖甲,赤芍、丹皮,黄连,生鸡子黄。中下阳虚,身热不退,心包相火不降,三焦相火不升。治疗原则:降心包相火,升三焦相火,养血清热。2022-06-13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1:07:2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乌梅白糖汤:乌梅、白糖。治疗舌无苔,脉洪虚躁急模糊,轻按多重按少。治疗原则收外安内,敛相火补木气。2.扁鹊三豆饮:黄豆、黑豆、绿豆。治疗舌无苔,脉虚小。治疗原则养内和外。3.葱豉汤:葱白、淡豆豉。脉虚身乏、身痛、发热恶寒,兼感寒温病。治疗原则:疏通卫闭,宣滞。4.加减三豆...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解读有圆运动思想、基本内涵、生理中的圆运动、病理中的圆运动。1、圆运动思想 中医学强调大气、阴阳、五行、十二经气、气的升浮降沉运动、药物的四气五味等,虽然气的升浮降沉运动轨迹不是数学意义上的圆或椭圆,但一气循环,无终无始,其首尾相连、如环无端的运动特点符合圆的特征...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六行十二方比较 六行为中土、金气、君火、相火、木气、水气。人身一小宇宙。中土旋转于中央,火金右降于南西,水木左升于北东。1.中土不运,主要分为中土虚寒和血枯中伤,治疗分别为理中丸、炙甘草汤。理中丸,治疗中土虚寒,治法补中燥湿温寒。炙甘草汤,治疗血枯中伤,治法滋养津液...

  • 温病:由内向外,是虚的。肺气虚、木火虚、中气虚。木火外泄,肺金虚散。燥病:由外向内,是实的。肺气实,热气实,中气实。肺金燥结内敛生热。北方少,西南方多。温病治疗采用:乌梅汤,三豆饮。燥病治疗采用:银翘散、桑菊饮。7.温病不能用石膏 石膏:清内热,外无大热,治疗燥病。如果用石膏...

  • 最后,“杂说篇”可能包含彭氏对中医理论的进一步思考和见解。彭先生以严谨的态度编纂此书,它曾作为中医教材长达20多年,经过多次修订,惠及了众多医学生。《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不仅是初学者的必读之书,也能帮助医者深入理解中医的真谛,提升疗效,缩短学习过程。现在,我们重新整理出版,让更多人能够受益...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