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脉:常人的脉象谓之平脉。脉象不缓不急,不涩不滑,不长不短,不低不昂,不纵不横,来去从容,这是形象上的平脉;一息五至,这是至数上的平脉。平脉的范围很广,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这是季节上的平脉;北方人脉强实,南方人脉濡弱,这是地域上的平脉;男子较慢,女子较快,这是性别上的平脉;年老者较快而硬,成年慢而柔软,小儿亦快,这是年龄上的平脉。此外,与体质强弱、生活(起居、饮食)情绪等都有关系,所以平脉的范围颇大,必须先熟悉平脉,才能候测病脉。滑伯仁云:“三部之内大小浮沉迟数同等,尺寸阴阳高下相符,男女左右强弱相应,四时之脉不相戾,命曰平人,其或一部之内,独大、独小、偏疾、偏迟,左右弱强相反,四时男女之相背,皆病脉也”,“诊脉须先识时脉、胃脉与腑脏平脉,然后及于病脉。时脉春三月六部中俱带弦,夏三月俱带洪,秋三月俱带浮,冬三月俱带沉;胃脉中,按之得和缓,腑脏平脉,心脉浮大而散,肺脉涩而短,肝脉弦而长,脾脉缓而大,肾脉沉而软滑,凡人腑脏脉既平,胃脉和,又应时脉,乃无病也,反此为病。”上面列举的平脉都是用的病脉名称,其实只是借此形容它稍有偏兼,并不过分出入,我们只要知道平脉的现象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来去从容,一息五至,再参考上面的各种说法,就可得其大体。关于妊娠三月以后脉较滑疾,亦属生理上的平脉。(2)病脉:一般与平脉相出入者为病脉(但其中亦包括了一切生理的怪脉,另在怪脉类加以讨论),通常就其体象分作二十八脉,即浮、沉、伏、迟、数、疾、代、促、结、洪、细、长、短、弦、芤、实、虚、弱、微、散、缓、濡、紧、革、牢、滑、动、涩。另有曲脉与弦脉之直上下相对立,二十八脉内并无此名,而事实上却有此脉,多现于风痰涌盛之病,名目虽多,归纳起来不外脉位、脉息、脉状、脉势四种。脉位包括高、低,脉息包括快、慢、歇止,脉状包括大、小、长、短、曲直、中空,脉势包括有力、无力、软、硬、流利、不流利,各项各有它的代表脉,此外即属于四种里面兼具一或二种的次要脉,为了说明简便,把它列了一个二十八脉体象大概表(表一)。至于二十八脉的主病说法种种不一,有时以病的原因分,如迟脉为寒,数脉为热,甚且以寸关尺分主病类与症状,如寸浮伤风等,更属刻舟求剑,举不胜举,今从病因列二十八脉主病大概表似觉较为概括,但二十八脉中独见者少,兼见者多,一病可见数脉,一脉亦可见于数病,必须结合临床症状才能确定。(3)绝脉:绝脉指毫无生机,转归不佳之病脉而言。古人定生死吉凶,多从脉之有神无神,脉之有根无根等方面讨论。《脉经》云:“诸浮脉无根者死”,所谓无根即浮取有脉,稍按即不应指之谓,所谓无神也包括无根在内,不过无根以浮沉言,无神则结合往来之似有似无而已。陈运公云:“看脉须看有神无神,无论浮沉迟数滑涩大小之各脉,按指之下若有条理,先后秩然不乱者,此有神之至也。其余按指而微微鼓动者,亦谓有神。倘按之而散乱者,或有或无者,或来有力而去无力者,或轻按有而重按绝无者,或时而续时而断者,或欲续而不能、或欲按而不得,或沉细之中倏有依稀之状,或洪大之内,忽缥缈之形,皆是无神之脉,脉至无神即为可畏,因循其待,必变为死脉。”此外又有所谓真脏脉见必死的记载,真脏脉乃各脏之绝脉,在具体脉形上,包括无根无神之外,还包括至数与硬度的特殊变化。如古所谓釜沸、鱼翔、弹石、解索、屋漏、水流、雀啄、偃刀,以及《内经》上的虾游、转豆、火薪、散叶等等,均为内脏机能混乱之证,故不免于死亡。(4)怪脉:主要指反乎生理常态而又不属病理范围的脉象而言。如“反关脉”寸关尺三部均不见脉,而自列缺至阳溪始见脉者,陶节菴云:“病人若平素原无正脉,须用复手取之,脉必见也,此属反关脉,诊法与正取法同。”张璐云:“脉之反关者,有从关斜走自寸而反关者,有自反于内侧,近大陵而上者,有正部原如丝而阳溪列缺别有一脉大于正位者,亦有诸部皆细小不振,中有一粒如珠者。”对于反关脉的解释,高武及张璐均认为“经脉阻结”,而虞天民氏则认为地天交泰所生成,诚然是很正确的。又如六阳脉与六阴脉,均属无病之人的生理变态,六阳脉两手寸关尺平均洪大,六阴脉为两手寸关尺平均沉细。六阳脉生平很难遇见,六阴脉则虽不常见,但临床不乏此例。凡遇就诊者毫无病苦而现此脉,或虽有病苦而脉并不与病情同进退,并且六脉之中毫无区别,即当怀疑及之。其次也有属于病理的,如上面绝脉所举的釜沸、虾游,古人都把它称为怪脉。此外,更有乍大乍小之鬼脉,神鬼之说绝不可靠,但精神恍惚,或神经扰乱至极之患者,确亦偶现此种脉象,不可不知。至于相传已久之“太素脉”云为创始于隋之杨上善,明彭用光并托言为东海冯真人于宋太祖乾德乙丑年,出传于世,其大要论贵贱切脉之清浊,论穷通切脉之滑涩,论寿夭以长短,论时运以生克,论吉凶以缓急,显然为术士之说,这不只为脉中之怪而实为脉学中之怪了。(5)小儿脉:五岁以下的儿童切脉无法分部,宜以观察虎口指纹为主,指纹除部位分风、气、命三关,体状分粗细曲直开叉之外,还可从颜色的红淡紫黯以及往来流利或滞涩等方面来判断病情。因为它属于中医脉学的一个部分,故附此一提。
2016-05-29
2016-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