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哪些穴位可以改善胃肠道疾病?

呃逆
呃逆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不自主膈肌间歇性收缩的症状。其病因多,与胃、肠、腹膜、纵隔、食道的疾病有关,不良精神因素,寒冷刺激或饮食不当常为诱发因素。需要指出的是,在患危重病过程中,突然出现持续不断的膈肌痉挛,常预示病情趋向恶化;老年人、冠心病患者,无任何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连续的呃逆,应警惕心肌梗塞发生的可能。
【刮痧部位】
刮膈俞、肝俞、膻中;点揉或刮中脘、内关。
呕吐
呕吐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组症状,是胃神经官能症的主要表现之一,二者多同时存在。是由于高级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胃肠功能失调,但无器质性病变。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与不良的精神刺激及饮食失调等有关。
【刮痧部位】
刮肝俞、脾俞、胃俞;点揉天突、中脘、内关、公孙;刮足三里。
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胃肠道黏膜弥漫性炎症。多发于夏秋季节,本病多由饮食不节,冷热不调或误食不洁食物等所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泻下物呈黄色稀水样,但无脓血;病情严重者,则表现为吐泻频繁、腹中绞痛、口唇青紫、眼球下陷、四肢厥冷,甚至脱水、休克等。
【刮痧部位】
刮胃俞、大肠俞;点揉天枢、气海;刮内关、足三里。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一般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及肥厚性3种,是以胃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胃病。慢性胃炎可由急性胃炎转变而来,亦可因不良饮食习惯、长期服用胃刺激药物、口腔、鼻咽部慢性感染病灶、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所致。临床表现以慢性、反复性的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饱胀、嗳气为主。多见于20~40岁男性。
【刮痧部位】
刮脾俞、胃俞;点揉或刮中脘、章门、气海;刮足三里。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与胃液接触部位的慢性溃疡。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上以十二指肠溃疡最为多见。其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过度、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关,主要表现为慢性周期性的上腹痛。典型的胃溃疡,疼痛多发生于饭后1小时左右,之后逐渐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发生在夜间或饭前空腹时,少许进食即可缓解。两者均可伴有泛酸、烧心、上腹部胀闷感,以及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溃疡并发出血时可出现黑便。其发作常以寒冷、精神紧张、饮食不慎及服用禁忌药品等为诱因。
【刮痧部位】
刮肝俞、脾俞、胃俞、胃仓;点揉中脘、气海、关元;刮或点揉内关;刮梁丘、阳陵泉。
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本身的疾病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消化机能紊乱症候群。多因暴饮暴食,时饥时饱,偏食辛辣、肥甘或过冷、过热、过硬的食物所致。主要表现为腹胀不适、嗳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完谷不化等。
【刮痧部位】
刮脾俞、胃俞;点揉中脘、天枢;刮足三里、三阴交。
胃下垂
胃下垂是由于腹腔内脂肪薄弱,腹壁肌肉松弛,导致胃脏低于正常位置,站立时胃的下缘到达盆腔,胃小弯最低点降到髂嵴连线以下。属胃无力症,多见于消耗性疾病患者及无力型体质者,直接影响消化功能,常伴有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如上腹胀满不适、食欲不振、疼痛、消瘦、乏力等。
【刮痧部位】
点揉百会;刮脾俞、胃俞;点揉中脘、大横、气海、关元;刮足三里。
2020-06-11
mcxzy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4-09-10 08:21:2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