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哪些穴位可以改善消化道疾病?

慢性结肠炎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下如水样或白冻便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大多反复发作,病程多在半年以上。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等任何一种功能失常都可引起肠炎,但大多是由急性肠炎迁延而成。
【刮痧部位】
刮脾俞、肾俞、大肠俞;点揉或刮中脘、天枢;刮足三里。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是夏秋季流行的常见疾患,多因饮食生冷、不洁果菜、食物所致。小儿发病率高于成人。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等。病程超过2个月者,即称为慢性菌痢。
【刮痧部位】
刮脾俞、大肠俞;点揉天枢、气海;刮曲池、合谷;刮阴陵泉、上巨虚、下巨虚。
2020-06-11
mcxzy 阅读 43 次 更新于 2025-04-08 16:15:4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2、调理肠胃刮商阳穴定位:在手指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功效:苏厥开窍,清热解表,健脾和胃。适宜于治疗恶心,呕吐,牙痛,咽喉肿痛,热病,昏迷。配伍:配少商点刺出血治热病,昏迷。3、胃病腹胀刮不容穴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功效:理气止痛,调和脾胃。适宜于...

  • 刮脾俞、大肠俞;点揉天枢、气海;刮曲池、合谷;刮阴陵泉、上巨虚、下巨虚。

  • 【刮痧部位】刮肝俞、脾俞、胃俞、胃仓;点揉中脘、气海、关元;刮或点揉内关;刮梁丘、阳陵泉。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本身的疾病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消化机能紊乱症候群。多因暴饮暴食,时饥时饱,偏食辛辣、肥甘或过冷、过热、过硬的食物所致。主要表现为腹胀不适、嗳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 下肢部:血海、曲泉、足三里、太溪。以自我感觉满意、舒服为原则。每个部位一般刮拭3~5分钟,每次选3~5个穴位,一般3~5次为一个疗程。注意手法不宜过重,但如果出现皮肤损伤、溃疡,极度消瘦时,禁用刮痧法。刮痧时冬季注意室内保暖,夏季应避免电扇、空调直接吹到刮痧部位。刮痧后用纸巾擦干刮拭部位...

  • 胃部刮痧的常见部位是上腹部和中腹部。刮痧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对特定穴位和经络的刮拭来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胃部进行刮痧时,通常选择上腹部和中腹部作为刮痧的主要区域。这一区域包含了与胃部功能相关的穴位,如中脘穴等。刮痧这些部位有助于缓解胃部不适,如胃痛、胃胀等。刮痧时...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