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经穴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足阳明胃经经穴的开放分类,共收录词条49个(含子类)。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为十二经脉之一。代号ST。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五行属土。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旁迎香穴,夹鼻上行,至鼻根部,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于目内眦,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经下颌角上行过耳前,沿发际,到额前神庭穴。其下行支脉沿喉咙向下后行,左右交会并与督脉在大椎穴处相会,折向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其直行主干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夹脐两旁旁开2寸,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沿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另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经气于隐白穴与足太阴脾经相接。阳明象征阳气极盛的经络,故在适应力量上,对里热和实证就容易发挥它的特点。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一本作约字)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夹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足阳明胃经腧穴 足阳明胃经腧穴主要分布在头面部、颈部、胸部第2侧线(前正中线旁开4寸)、腹部第2侧线(前正中线旁开2寸)、下肢的前外侧面、足背、第2趾外侧。起穴为承泣,止穴为厉兑,左右各45穴。

本经腧穴 足阳明胃经共有45个穴位,15个穴位分布在下肢的前外侧面,30个穴位在腹、胸部和头面部。首穴承泣,末穴厉兑。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
阳明象征阳气极盛的经络,故在适应力量上,对里热和实证就容易发挥它的特点。

足阳明胃经腧穴
特定穴 原穴 冲阳
络穴 丰隆
郄穴 梁丘
募穴 大肠募穴:天枢
五输穴 井穴(金):厉兑
荥穴(水):内庭
输穴(木):陷谷
经穴(火):解溪
合穴(土):足三里
下合穴 大肠:上巨虚
胃:足三里
小肠:下巨虚
交会穴 ●所属经 √交会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任脉
督脉
阴跷脉
阳蹻脉
阳维脉
冲脉
承浆




上脘



中脘




神庭



水沟



大椎




睛明





上关



颔厌



悬厘



承泣



巨髎


地仓



下关


头维



气冲


迎香


足阳明胃经腧穴主治病证 足阳明胃经腧穴可治疗胃肠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头、眼、鼻、口、齿等器官病症和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例如:胃痛,腹胀,呕吐,泄泻,鼻衄,牙痛,口眼涡斜,咽喉肿痛,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疼痛等。
足阳明胃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和头面、目、鼻、口齿病和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足阳明胃经腧穴临床多用于治疗胃肠病、神志病、血病、咳喘、头面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
足阳明胃经腧穴分部主治提要表
穴名
部 位
主 治
承泣 *

目赤肿痛
四白*

目赤肿痛,口眼㖞斜
巨髎

口眼㖞斜、鼻衄、齿痛
地仓*

口㖞
大迎

口㖞、颊肿,齿痛
烦车*

口㖞、颊肿、齿痛、牙关紧闭
下关*

口㖞、齿痛、耳聋、牙关紧闭
头维*
侧头
头痛,目疾
头面部:头面、目,鼻、口、齿病
人迎

咽喉肿痛,气喘
水突

咽喉肿痛、气喘
气舍

咽喉肿痛
缺盆

咳喘、咽喉肿痛
气户

咳喘
库房

咳嗽,胸胁胀痛
屋翳

咳嗽,乳痈
肩窗

咳嗽、乳痈,胸胁胀痛
乳中

(禁针灸)
乳根

咳嗽,胸痛、乳汁少
颈胸部:喉、胸、肺疾患
不容
上腹
胃痛、呕吐,腹胀
承满
上腹
肠鸣、腹胀,胃痛
粱门*
上腹
食欲不振、胃痛
关门
上腹
肠鸣,泄泻,腹痛
太乙
上腹
胃痛,癫狂
滑肉门
上腹
呕吐.癫狂
天枢*
上腹
痢疾.肠鸡、腹胀、绕脐痛
上腹部。胃肠痛,神志病
外陵
下腹
腹痛,疝气
大巨
下腹
小腹胀痛,小便不利,疝气
水遭
下腹
小便不利,疝气
归来*
下腹
月经不调、疝气
气冲
下腹
月经不调、阳痿、疝气
下肢部:前阴病、妇科病
髀关
大腿
下肢痿痹
伏兔*
大腿
下肢痿痹
阴市
大腿
下肢痿痹
粱丘*
大腿
胃痛、膝痛
犊鼻

膝痛麻木
膝上部:下肢局部疾患
足三里*
小腿
胃痛,腹胀、泄泻、便秘,膝胫肿痛、全身性强壮要穴
上巨虚*
小腿
肠鸣、泄泻、腹胀,肠痈
条口
小腿
下肢痿痹
下巨虚*
小腿
小腹痛、下肢痿痹、乳痈
丰隆*
小腿
呕吐、便秘、痰多、咳嗽、眩晕、癫狂
小腿部:胃肠病、神志病
穴名
部 位
主 治
解溪*

头痛、癫狂
冲阳
足背
口眼㖞斜
陷谷
足背
目赤肿痛、肠鸣腹痛、热病
内庭*
足背
口㖞,齿痛、咽喉肿痛、腹胀、热病、痢疾
厉兑
趾端
齿痛、咽喉肿痛、腹胀、热病、多梦、癫狂
足部:头面、目、鼻、口、齿、咽喉病,胃肠病,神志病,热病
2022-10-23
mcxzy 阅读 40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9:31:2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承泣穴是足阳明经、阳跷脉和任脉的交会穴,位于目正视时瞳孔直下,眶下缘与眼球之间。四白穴定位在目正视时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中。巨髎穴是足阳明胃经与阳跷脉的交会穴,位于目正视时瞳孔直下,鼻翼下缘处。地仓穴是手足阳明经、阳跷脉的交会穴,位于口角旁0.4寸,巨髎穴直下取之。大迎穴...

  • 足阳明胃经,左右各分布90个穴位,主要病征涉及腹胀、腹中雷鸣和水肿。胃热会导致食欲旺盛,小便发黄;胃寒则表现为食欲减退且腹胀。过度邪热可能导致精神失常,甚至出现登高唱歌、脱衣狂奔的症状。此经还可能引发鼻出血、口歪、唇疹、颈部肿胀、喉部不适、胸膺疼痛以及下肢经脉疼痛。1. 承泣穴:位于目下7...

  • 足阳明胃经,这条经脉犹如一条生命线,共有45个穴位,每穴都蕴含着独特的功效。让我们逐一探索其重要穴位:承泣 (面髎、溪穴等),犹如春风拂面,能疏通经络,清热明目,对目赤痛的治疗尤为有效。四白,专治目赤痛和面部痉挛,是眼部疾病的守护神。巨髎,消肿止痛,对于鼻塞和齿痛的缓解有神奇效果。地...

  • 下关穴,人体穴位之一,在面部,在颧骨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属足阳明胃经的面部经穴,出自《灵枢·本输》,为足阳明、少阳之会《针灸甲乙经》。主治面口病证,耳聋、耳鸣、聤耳等耳疾。操作方法为平刺0.5~1寸。基本介绍 中文名 :下关穴 出处 :《灵枢·经脉》 隶属经络 :...

  • 足阳明胃经主要负责治疗肠胃病、头面部、眼部、鼻部、口腔、牙齿问题,以及经络所覆盖区域的其他疾病,如腹胀、水肿、胃痛、呕吐、口渴、咽喉肿痛、鼻出血、胸部和膝膑等部位的疼痛,以及热病和精神异常等病症。经穴分布覆盖了头面部、颈部、胸腹部以及下肢前外侧面,从承泣穴起点,终止于厉兑穴,总计45个...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