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臂臑穴

臂臑,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头冲、颈冲 ,本穴为手阳明络之会 。属手阳明大肠经。 上肢为臂,膊下对腋为臑。 臂就是指穴位所在的部位。臑就如动物的前肢,为灵巧、好动之意,此指穴内气血物质为阳气。该穴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本穴位处臂部,穴内气血由大肠经各穴中上行的阳气聚集而成,阳气充盛而使臂能活动自如 本穴系据所在部位而命名,故名 臂臑穴, 因此可以将此穴理解为肩臂的动力之源。

《针灸甲乙经》:“肘上七寸肉端。”即在曲池与肩穴的连线上,曲池上7寸处取之。 臂臑穴就是位于人体的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七寸处。

《针灸甲乙经》有言:“寒热,颈疬,适肩臂(痛)不可举,臂臑主之。”因本穴位于肩部,故常规可以治疗肩臂部疾病,常见的有上肢瘫痪或疼痛、肩周炎、颅顶肌肉痉挛等。可以说是老年人的常用保健穴位之一。《类经图翼》也有言:“臂痛无力,寒热瘰疬,颈项拘急。”

其次,本穴还是治疗眼疾的要穴。本穴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大肠经是一个多气多血的经脉,它又与肺互为表里,而肺是“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它管布气血的,所以,大肠经上的穴也多与气血的疏布有关。手阳明大肠经止于眼内眦,其运行的气血可从经络到达眼部,而臂臑穴汇聚了大肠经诸穴的阳气,我们点按刺激它,可以使气血重新分配,从肢体的位置,加速回流到头面部,改善眼球及其周围组织的气血运行,疏通眼底脉络,从而起到明目的作用当然,它不只是有明目的保健作用,它几乎对所有与眼睛相关的病症都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所以现代研究表明, 臂臑穴的针刺或按摩,对 白内障、青光眼等相关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对老年性白内障具有预防的作用,老年性群体可选用本穴为眼疾的保健常用穴。除此之外,本穴还可以治疗外感风寒所致的头痛、项强等。

本穴保健方法:

第一、针刺法:1.直刺0.5 1寸,局部酸胀;2.或向上斜刺1 2寸,透入三角肌中,局部酸胀,可向整个肩部放散。

第二、灸法:艾柱灸或温针灸3 7壮,艾条温和灸10 20分钟,一般选用雀啄灸。

第三、推拿按摩法,将手臂向前自然伸直,手掌向下。另一只手的拇指放在对侧臂臑穴上,其他手指环扣住手臂,呼气时用拇指指腹轻轻揉动5秒,重复按摩30次。

第四、拔罐法,可以在臂臑穴处施以拔火罐,每次拔罐时间以10分钟为宜。2022-05-25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6:25:2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本穴位处臂部,穴内气血由大肠经各穴中上行的阳气聚集而成,阳气充盛而使臂能活动自如 本穴系据所在部位而命名,故名 臂臑穴, 因此可以将此穴理解为肩臂的动力之源。《针灸甲乙经》:“肘上七寸肉端。”即在曲池与肩穴的连线上,曲池上7寸处取之。 臂臑穴就是位于人体的臂外侧,三角肌止点...

  • 1. 臂臑穴的准确位置图 臂臑穴位于臂部,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臑联线上,曲池上7寸。具 置在臂两侧,三角肌下方肱骨桡侧。2. 臂臑穴的作用 臂臑穴具有舒筋活血、行气祛痰、清热解毒清目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瘰疬、颈部拘急、肩臂疼痛、目疾等症状。3. 臂臑穴的取穴方法 取穴时需屈肘,握...

  • 1. 臂臑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位于上臂三角肌前缘。2. 臂臑穴的主要作用包括治疗上肢疾病,如肩关节疼痛、肩周炎、大臂疼痛、三角肌损伤、肘部疼痛、肘关节屈伸不利、前臂酸痛以及腕关节不能弯曲、握拳等。3. 该穴位也可用于治疗头面部疾病,例如牙龈疼痛和下颌关节紊乱。4. 作为大肠经的穴位,...

  • 臂臑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臂臑穴的主治疾病为:瘰疬、肩臂疼痛、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上肢瘫痪、目疾、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颈项拘挛、颈淋巴结核、瘰疬、头痛等。臂臑穴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取穴时屈肘,微握拳,上肢用力使其紧张,在三角肌下端偏内侧处,...

  • 臂臑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一个腧穴,在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穴就是屈肘纹头尺,把前臂屈曲成90度屈曲,在肘横纹近端。肩髃穴在肩上,抬起把手臂平举之后,发现肩的前部的凹陷,这就是肩髃穴,或曲池与肩髃穴连线,曲池上七寸的位置就是臂臑穴。臂臑穴的主治作用,首先可以治疗肩臂的疼痛和...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