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补脾,竟是两回事?中医教你分清什么情况补脾,什么情况健脾

中医讲: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我们身体所依赖的水谷精微以及津液都是需要脾的运化功能来完成的,而一旦脾脏虚弱,则脾运化无力,我们身体不仅无法得到水谷精微的濡养,而且还会造成水湿内停,聚集成痰,从而影响到其他脏腑,正所谓脾胃虚,则百病生。

不过,提起脾胃虚,很多人首先想到就是需要补脾了。听说某中成药补脾效果不错,有些朋友就到药店买开始吃,起初感觉这效果确实是不错的,但后面越补越上火,这是怎么一回事?

从中医来看,调理脾脏,是要分清自己到底是该补脾还是该健脾。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当脾胃虚时,脾胃吸收能力就比较弱,而这时若不管自己的体质,就去吃各种补虚药,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虚非但没有补回来,还可能导致进补的东西囤积在体内,无法消化,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理情况。因此,对于补脾,还是要分清是该补脾,还是健脾。

那如何区分?今天沈医生就给大家聊一聊什么是补脾?什么是健脾?

总的来说,这补脾的目的是为了补动力,而健脾的目的是为了清除体内产生的垃圾,让脾健壮起来。

那什么情况需要健脾,什么情况需要补脾呢?

需要健脾,往往会有以下表现。

首先就是看舌象,这种体质的舌象,一会表现出舌质淡,舌两边有齿痕,舌头上布满了厚厚的舌苔,而且苔也比较白腻。而这种舌象一般是因为脾虚湿盛,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以至于水湿聚集体内,久之形成痰湿,并且还常表现为面色萎黄、浑身乏力、喉咙有痰、大便黏腻、头油脸油等。

而需要补脾者,这种人群的脾虚情况一般来说不是很严重的,常表现为身体干瘦、脾胃虚弱等。

好了,这篇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通过今天沈医生科普的知识,大家学会怎么健脾,怎么补脾了吗?可以在评论区聊一下。2022-08-06
mcxzy 阅读 68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2:49:2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首先就是看舌象,这种体质的舌象,一会表现出舌质淡,舌两边有齿痕,舌头上布满了厚厚的舌苔,而且苔也比较白腻。而这种舌象一般是因为脾虚湿盛,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以至于水湿聚集体内,久之形成痰湿,并且还常表现为面色萎黄、浑身乏力、喉咙有痰、大便黏腻、头油脸油等。而需要补脾者,这种人群的脾虚...

  • 健脾:健脾其实就是辅助脾功能健康地运作。也就是说,补脾也需要健脾,因为当脾有能量运作时,但是仍然比较虚弱,这个时候就需要健脾来帮助、促进脾的正常运作。总结来说:补脾是补充能量,健脾是促进功能。如果说健脾,是在脾虚弱而没有出问题的时候要做的事情,而如果你已经到了要补脾的时候,则说明...

  • 脾胃运转是过程,水谷得以化生精微、化生为气血是脾气推动的结果。 健脾和补脾就作用在这个机制的不同地方。何谓健脾?健脾,就是使脾强壮有力的一种方法,使脾运转得更好的作用。然而,想要推动脾胃运转,必须得先清除“障碍物”。脾胃中的“障碍物”是:湿、痰、食滞。众所周知,暴饮暴食会损伤脾胃...

  • 脾胃食疗调养 1. 山药:性甘平,气阴两补,适合健脾补虚。2. 薏米:主要功效是健脾祛湿,补肺化痰。3. 芡实:味甘涩,健脾止泻,适合补脾。脾胃养生保健功法 1. 太极拳:结合意、气、形、神的锻炼,对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2. 八段锦:动作柔和连绵,适合各年龄段的人,有助于气机流畅。

  • 脾虚,是中医中的一个名词,指脾气虚弱的病理现象。这种现象多由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的作用。一旦脾虚,运化功能就会失常,可能出现营养障碍,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状。脾虚的表现多种多样。由于水谷精微无法有效传输运化,五脏六腑和...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