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为“君主之官”,穴位按摩可养心

穴位按摩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 养生 保健方法。《黄帝内经》认为,心是“君主之官”,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为脏腑之中最重要的器官,统帅着各个脏器,它们相互之间协调,一同完成各种复杂生理活动,若心脏突然出现病变,其他脏腑的生理活动就会紊乱,进而诱发各种疾病。因此,疏通心经,让其气血畅通,对于身体调节来说大有益处。
心经--打通心经为 养生 的重点
中医将心痛、咽喉干燥、口渴等称为本脏病;将眼睛发黄,胁肋疼痛,上肢内侧后缘疼痛、发冷,掌心处发热、灼痛等称为本经病。本脏病和本经病,皆为心经之病,都可取心经或心经之穴加以治疗。
手少阴心经的循经:起始于心中,并向下贯穿横膈膜与小肠相联络;另有一条支脉,向上挟行于咽喉(食道)两旁,与眼睛的经脉相联系进入头颅。而它直行的经脉,则从心上行至肺部后,向下横出于腋窝下,沿着上臂内侧的后缘,循行于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后方,一直下行至肘内,再沿着前臂内侧的后缘循行,以达掌后小指桡侧前端,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衔接。
按摩手法:临床上只要是心经之病,就可以在两上肢内侧的后缘,手少阴心经的循行路线进行按摩。若是按压处发现有明显压痛,则可多按揉一会儿,以行气活血、疏通经络。按摩时,经气亢盛者当用泻法,经气不足者可用补法;病属热者按摩时间应短而速,病属寒者按摩时间要长而缓;心阳不足、心气虚弱者,按摩之后还可以配合使用灸法。
心俞穴--和心有关的疾病都可以找它
人体腰背部的足太阳膀胱经上,分布着一组非常特殊的穴位,中医称之为“俞穴”。古时“输”与“俞”字相通,为“输”的意思,因而“输”,既是督脉之气通于足太阳经,并输注于内脏的部位,又是各个脏腑之气通达于体表的部位。输注于心者,称为心俞穴。
在经络中“输穴”的主要作用有二,一是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如《灵枢·背俞》篇中说“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而解”,是说按压“输穴”可发现内脏的疾病;二是可治疗该“输穴”所对应的脏腑疾病,如《素问·长剌节论》中说“迫脏刺背”,就是通过刺激背部的“输穴”,治疗分布在胸前侧它所对应前内脏疾病。
心俞穴定位:心俞穴位于第5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5寸处。它作为心脏在背部的投影点,心气的输出部位,最能反映体内心气和心血的变化。
按摩手法:按摩心俞穴的力度不宜过重。中医认为,心藏神志、主血脉,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因此,凡出现健忘、烦躁、语言困难等精神情绪方面的异常;胸闷、心悸、心律不齐、心绞痛等心血管功能的紊乱;以及多汗、白汗、盗汗,面色苍白、缺少光泽等问题,都和心有关,都可以通过心俞穴进行治疗。可用拇指指腹在心俞穴处轻轻按揉几分钟,但是由于心为“君主之官”,主藏神志,因此不宜采取过重过强的按摩手法。
少海穴--专治心火旺盛
如果是心火旺盛不能下达于肾水,肾水虚亏不能上济于心火,就会出现“心肾不交”,甚至于心火旺盛、反侮肾水的局面,导致全身燥热、心情烦躁、口干舌燥、多汗盗汗、失眠多梦、遗尿遗精。
少海穴定位:少海穴位于肘前区平肘横纹,肱骨内上髁前缘处,为手少阴心经的合穴。经络中所谓的“合穴”,大多分布在肘关节、膝关节附近,如同江河湖海,为气血汇聚之处,故称其为“少海”。
按摩手法:少海穴在五行中属水,心在五行中属火,根据五行中相生相克的原理,火由水克,所以凡是心火旺、反侮肾水之证,都可通过刺激少海穴,去心火、补肾水,来加以缓解和治疗。
现代人的发病模式多为由自然单一因素向 社会 心理综合因素转换;各式各样的人格偏差。行为异常、精神障碍、身心疾病不断涌现,甚至爆发。从中医的角度上说,有很多都和人的私欲膨胀、心火旺盛有关,此时按摩少海穴能清火泻欲,保护人的心理 健康 。
劳官穴--保心之穴
古医术上有记载:“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也就是说,中医中的心包,即是心的保护组织,代其受邪,不让心受到外邪的直接攻击。同时,心包又是心气、心血,是向外的运输通道,故两者的关系十分紧密、功能有所重叠。
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起于胸中,归属于心包,下行穿过膈肌,旁络上、中、下三焦。外行一支则从胸中分出,浅出胁肋部在腋下3寸处,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人肘,经前臂掌侧内关穴,过腕后入掌中劳宫穴,下行至中指桡侧指端;这一路的分支又从劳官穴出发,沿环指尺侧,直到其指端与手少阳三焦经交会。
按摩手法:平时可经常用两手相互交叉,或者再加上一到两个核桃,反复摩搓手的掌心处,因为这里隐藏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保心之穴——劳宫穴。由于手为劳侮之器,掌心隐藏深处为官,故古人称该穴为“劳宫”。劳宫为手厥阴经的“荥穴’’,经络中的“荥穴”最擅长治疗内脏疾病。故劳宫穴的的诊治范围不是心火亢盛而致的口臭、口苦、口干舌燥,就是心神不安导致的心悸、胸闷、疼痛。总之是和心有关。
内关穴--心绞痛、心律失常就找它
现代临床上,中医经常用内关穴来治疗心律紊乱、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病变。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所以,内关穴还可以治疗脑卒中以后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舌强肿痛、坚涩,言语困难。此外,内关穴还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之脉。所以它尚可沟通其他各脉,维持体内阴阳、脏腑,气血的平衡,缓解胃痛、呕吐、呃逆、哮喘、头晕各症。
内关穴定位: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按摩方法:点按内关穴,调整心率、心痛。必要时可以同时刺激手臂掌侧的内关穴和背侧的外关穴,这在中医学中被称之为“透穴”治疗。内关穴,除了可治疗人的躯体疾病,还能疏畅情志、缓解精神郁闷、压抑、烦躁等心理异常;所以那些患有忧郁症等心理或身心疾病的病人,也可经常按压内关穴,以调节心情。内关穴还是预防晕车的特效穴。在坐车之前,把掌姜片敷在内关穴上,贴的时候注意男左女右,就可以有效防止晕车了。平时多揉内关穴还能补益气血、安神养颜,爱美的人,或处于更年期的朋友,更要多按摩内关穴。
2022-07-06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1:08:1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劳宫穴位于手掌,手是劳动的器官,故名为劳;心为君主之官,其心包经循行于掌心之间,为其居所,故名为宫。你可以在握拳时,中指指尖下就是劳宫穴。经常按摩这个穴位的话,会有以下的几种功效哦。功效一,静心宁神、镇定醒脑当你的生活工作压力大,经常自觉身心疲惫,此时适当按摩一下劳宫穴,可以促...

  • 经常按压手心劳宫穴,也有强壮心脏的作用。其方法是:用两手拇指互相按压,亦可将两手顶于桌角上按劳宫穴,时间自由掌握,长期坚持可使心火下降. 促进睡眠法:中医认为失眠多是心肾不交,水火不济所致. 平均每晚临睡前半小时,先擦热双手掌,右掌按摩左涌泉,左掌按摩右涌泉各36次,可促进睡眠,使心火...

  • 肾藏精,心藏神,所以要修炼心肾,达到心肾相交。这里介绍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就是按摩心包经和肾经上两个重要穴位——手上心包经的劳宫穴和脚上肾经的涌泉穴。这两个穴位互相搓揉、按摩能起到心肾相交的作用。劳宫穴取穴很简单,伸手握拳,中指扣到的地方就是劳宫穴。劳宫穴是心包经上面的穴位,...

  • 劳宫穴:在掌心处。按揉劳宫穴,可以镇静安神,改善心脏供血,缓解心脏疲劳。内关穴:从腕横纹向上量3横指,两筋之间即是。按揉内关穴,可以缓解心神紧张、舒缓血管,改善冠状动脉供血。觉得胸闷不适的时候,可以按揉内关穴3分钟。3、红色食物最养心 中医认为,心与红色相应,红色食物具有补血养心、消除...

  • 神门为心经腧穴,所以主治心之脏病,气化病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所以说心者藏神,为精神意识活动的中枢。本穴治疗心脏相关疾病,尤其是擅长于治疗神志病,尤其是失眠、癫狂痫等。失眠者,常因心血不足或者心虚火旺所致。治疗心血不足失眠时,常可用神门穴配合三阴交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也...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