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温和伤寒有什么区别吗?

1.战国至唐代,温病隶属于伤寒。人们对病因的认识局限于伤寒,但伤寒有广义狭义之分,所谓广义伤寒,在《难经·五十八难》谓“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可知,温病是隶属于广义伤寒中的一类。
2.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的疾病,也不仅仅是伤热,刘河间提出六气皆从火化,所以引起温病的又岂止是热,况,温病之因有“新感”“伏邪”,《内经》“冬伤于寒,春必温病”伏邪为病也。

2.冬天伤于寒邪,不发病,冬之时也,同气相应,故未发。春之时也,阳气萌动于外,阴寒抗衡于内,阴阳交战,遂发热矣。此热,应时于春,故曰春温。由于春温不是寻常的外感,而是一种内伤于寒病,因此,扰卫乱营,动气动血,所以, 春天郁而发热而发,或有感而发。2023-02-09
mcxzy 阅读 46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8:57:2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2.冬天伤于寒邪,不发病,冬之时也,同气相应,故未发。春之时也,阳气萌动于外,阴寒抗衡于内,阴阳交战,遂发热矣。此热,应时于春,故曰春温。由于春温不是寻常的外感,而是一种内伤于寒病,因此,扰卫乱营,动气动血,所以, 春天郁而发热而发,或有感而发。

  • 温病有春温和秋温发生时大面积流行有有很强传染性伤害是身体受了寒邪所致发生在个体不传染这就是主要区别

  •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如果冬季遭受风寒而不发病,到了春季气候转暖时,可能会引发温病。这表明气候对人体健康及疾病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战国至唐代,温病被归类为伤寒的一种。当时人们对病因的认识主要局限于伤寒,而伤寒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难经·五十八难》中,提到“伤寒有五:有中风,有...

  • 冬天若伤于寒邪而当时未发病,到了春天,阳气向外萌动,而体内阴寒与之抗衡,导致阴阳交战,从而引发发热。此热应时于春,故称为春温。由于春温并非普通外感,而是一种因冬季寒邪内伤导致的疾病,因此可能扰乱卫气、营血,导致气血动荡。春天时,这类疾病可能因郁热而发作,或受外界刺激而触发。

  • 伤寒与温病的区分取决于症状反应 明清时期,一些温病学家在没有搞清楚温病和伤寒区别的情况下,便主观认为“伤寒是伤于寒邪”,“温病是伤于温热之邪”。 其实,中医辨证论治所说的证,是人体感受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后与人体正气相争所反应出的症状、证候来判断,而不依据感受的是什么外邪,因感受...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