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阳胆经,86个穴位别有洞天

足少阳胆经,86个穴位别有洞天

文:惟一堂

在王惟一编撰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中明确提出,足少阳胆经,是十二经脉的第十一经。它的基本走向是“从头至足”,在体内联系胆、肝、眼、耳等脏腑和器官,在体外分布于侧头部、胸胁和下肢外侧。

足少阳胆经起于瞳子髎穴、止于足窍阴穴,左右各44穴,共计88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外侧面,29穴在臀、侧胸、侧头等部。经脉腧穴有瞳子髎穴、听会穴、上关穴、颌厌穴、悬颅穴、悬厘穴、曲鬓穴、率谷穴、天冲穴、浮白穴、头窍阴穴、完骨穴、本神穴、阳白穴、头临泣穴、目窗穴、正营穴、承灵穴、脑空穴、风池穴、肩井穴、渊液穴、辄筋穴、日月穴、京门穴、带脉穴、五枢穴、维道穴、居髎穴、环跳穴、风市穴、中渎穴、膝阳关穴、阳陵泉穴、阳交穴、外丘穴、光明穴、阳辅穴、悬钟穴、丘墟穴、足临泣穴、地五会穴、侠溪穴、足窍阴穴。

河南中医学院许敬生教授主编的《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校注》一书中,对足少阳胆经的腧穴做了微调,认为足少阳胆经共有经穴43个,左右两侧共有经穴86个。与王惟一编著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相比,缺少了“风市”一穴。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足少阳胆经主治胸胁、肝胆病症、神经系统病症和头侧部、眼、耳、咽喉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由于胆经在下肢的巡行路线是沿股、下肢外侧中线下行至小趾、次趾之间。要想正确的寻找胆经,可以沿着裤子中间的那条线,至膝盖侧面处,主要是环跳穴、中渎穴、膝阳关穴这三个穴位。

审稿:高建忠2022-07-17
mcxzy 阅读 182 次 更新于 2025-04-08 16:02:5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足少阳胆经起于瞳子髎穴、止于足窍阴穴,左右各44穴,共计88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外侧面,29穴在臀、侧胸、侧头等部。经脉腧穴有瞳子髎穴、听会穴、上关穴、颌厌穴、悬颅穴、悬厘穴、曲鬓穴、率谷穴、天冲穴、浮白穴、头窍阴穴、完骨穴、本神穴、阳白穴、头临泣穴、目窗穴、正营穴、承灵...

  • 总数:足少阳胆经共有44个穴位,左右两侧合计88穴。起始穴位:瞳子髎。重要穴位:包括听会、上关、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窍阴、完骨、阳白、临泣、正营、脑空、风池和肩井等,每个穴位都对应着独特的功能和调理作用。足少阳胆经的运行路径:起源:胆经起源于窍阴,位于小趾次趾端,...

  • 足少阳胆经共44个穴位,原穴为丘虚穴,络穴为足厥阴肝经之蠡沟穴,首穴瞳子髎,末穴足窍阴。15个穴位分布在下肢的外侧面,29个穴位在臀、侧胸、侧头部。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瞳子髎、听会、上关、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

  • 上关:位于颧弓上缘,是头痛和耳鸣的治疗中心,对肾虚引起的耳鸣耳聋也有独特疗效。其他穴位,如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它们各自对应特定部位,详尽的病症主治表中,等待你的发掘。在进行治疗时,这些穴位可以采用刺灸法,具体手法根据穴位特性和交汇穴如手太阳、足阳明来决定。《足少阳胆经穴国家标...

  • 足少阳胆经共44个穴位,原穴为丘虚穴,络穴为足厥阴肝经之蠡沟穴,首穴瞳子髎,末穴足窍阴。15个穴位分布在下肢的外侧面,29个穴位在臀、侧胸、侧头部。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瞳子髎、听会、上关、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