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并著述了什么经

魏晋时期任太医令的医学家王叔和整理传播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并著述了《脉经》。《脉经》创作于公元3世纪,全书共10卷,是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归纳整理了24种脉象,也保存了大量古代中医文献资料。

《脉经》的主要内容
《脉经》将人体脉象归纳为24种,于每一脉象性状均有明确描述,并举相似之脉,分八组排列比较。王叔和利用担任太医令的机会,博览群书,苦心钻研,总结《内经》《难经》以来逮于扁鹊、华佗、仲景等经论要旨,旁及古代有关说脉之篇,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著成《脉经》十卷,九十七篇,首次对中医脉学从理论到临床运用作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

近世通行的《脉经》刊本,有《中国医学大成》本和人民卫生出版社本。2022-03-03
mcxzy 阅读 26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5:10:1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魏晋时期,医学家王叔和整理并传播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并著述了《脉经》。该书创作于公元3世纪,全书共10卷,是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王叔和总结了《内经》、《难经》以及扁鹊、华佗、仲景等医学家的要旨,并结合古代有关脉学的文献和自己的临床经验,归纳整理了24种脉象,保存了大量古代中...

  • 魏晋时期任太医令的医学家王叔和整理传播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并著述了《脉经》。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内容简介:《伤寒杂病论》系统地...

  • 魏晋时期任太医令的医学家王叔和整理传播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并著述了《脉经》。《脉经》创作于公元3世纪,全书共10卷,是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归纳整理了24种脉象,也保存了大量古代中医文献资料。《脉经》的主要内容 《脉经》将人体脉象归纳为24种,于每一脉象性状均有明确描述,并举相似...

  • 魏晋时期任太医令的医学家王叔和整理传播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和《脉经》。为了解决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正确应用脉诊诊断的问题,迫切需要一部脉学专著。王叔和搜集了扁鹊、仓公、张仲景、华佗等古代医家有关脉学的论述,并加上自己的临床体会和见解,写出了这部著名脉学专书。

  •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著述了以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以下是具体内容的详细阐述:外感病分析: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系统地分析了伤寒(一种外感热病)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他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这一原则至今仍被中医临床广泛应用...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