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任太医令张仲景并著述了什么?

魏晋时期任太医令的医学家王叔和整理传播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并著述了《脉经》。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内容简介: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
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原书失散后,经王叔和等人收集整理校勘,分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伤寒论》共10卷,专门论述伤寒类急性传染病。
2021-09-16
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著作是伤寒杂病论,这个应该对于古代医学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医学家应该就是他的一个身份,他另外在当时还是另一个地方的太守,在他办公的地方给人治病。2021-12-02
mcxzy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7:35:2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魏晋时期任太医令的医学家王叔和整理传播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并著述了《脉经》。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内容简介:《伤寒杂病论》系统地...

  • 魏晋时期任太医令的医学家王叔和整理传播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并著述了《脉经》。《脉经》创作于公元3世纪,全书共10卷,是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归纳整理了24种脉象,也保存了大量古代中医文献资料。《脉经》的主要内容 《脉经》将人体脉象归纳为24种,于每一脉象性状均有明确描述,并举相似...

  • 魏晋时期任太医令的医学家王叔和整理传播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和《脉经》。为了解决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正确应用脉诊诊断的问题,迫切需要一部脉学专著。王叔和搜集了扁鹊、仓公、张仲景、华佗等古代医家有关脉学的论述,并加上自己的临床体会和见解,写出了这部著名脉学专书。

  • 张仲景的学生王叔和曾任三国魏的太医令,他在临证实践中体会到了脉诊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所以他选取《黄帝内经》、《难经》及扁鹊、华佗、张仲景等人的有关著述,编著成《脉经》一书。《脉经》全书共10卷。原有“手检图三十一部”,后世亡佚。本...

  • 其后任王府侍医、皇室御医等职。后又被提升为太医令。西晋医学家王叔和对祖国医学所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撰著《脉经》和整理张仲景著作两方面。《脉经》为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共十卷九十八篇。书中“撰集岐伯以来逮于华佗经论要诀”,分类引录大量《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