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从脉象入手诊断疾病?

切脉
,是中医诊查脉象的方法。又称脉诊、诊脉、按脉、持脉。
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即用手指按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它也是中国最早创用的诊断技术。那么如何了解切脉呢?中医告诉我们想要学切脉,须从脉象入手。
正常的脉象,亦名常脉,又称平脉或缓脉。常脉脉象从容和缓,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不细不洪,节律均匀,一息(一呼一吸)脉搏四或五至,每分钟约60~90至,且应指有力。中医认为常脉一般都有胃气(从容和缓、节律一致)、有神(脉至数来去清楚,无三五不调,亦不过快或过慢)、有根(尺脉候肾,如两尺脉沉取有力而柔和,即是脉象有根)。
中医在切诊时,还十分注意排除影响脉象的因素,以避免误断。如从年龄看,脉象小儿多快于成人,年龄越小,脉搏越快;青壮年体多强健,脉多有力;老年人体衰弱,脉来缓迟;成年女性较成年男性脉象濡弱而略快;瘦人脉多稍浮;腾人脉象多沉伏。
另外,当长途旅行、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或饮酒、饱食、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较弱;气候对脉象也有影响,如春天的脉象微弦(春弦),夏季的脉象微洪(夏洪),秋季的脉象微浮(秋毛)、冬季的脉象微沉(冬石)。至于“反关脉”(脉不见于寸口,而见于腕关节的背侧)、“斜飞脉”(脉从尺部斜向虎口),都因桡动脉位置异常所致,一般不是病脉。2019-11-04
mcxzy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9:04:5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通过把手脉来诊断人体健康状况,脉象主要分为寸、关、尺三个位置,分别对应不同脏腑。左寸主心,小肠,右寸主肺,大肠,左关主肝胆,右关主脾胃,左尺主膀胱,肾,右尺主肾,命门。脉象分浮、中、沉,分寸、关、尺,分阴阳。通过这些脉象,中医可以判断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比如,左...

  • 中医诊断疾病时,常常通过把脉来判断人体的病理状况。脉象指的是脉搏在医生手指触觉下的各种形态,其变化多样,包括快慢、强弱等。这种变化与人体的气血盈亏、脏腑盛衰和邪气进退密切相关。医生通过对脉象的细致观察和判断,可以了解到患者体内气血的状态。比如,若脉象表现为快速且有力,则可能提示患者体内热毒...

  • 细脉是脉搏按之如线,起落明显。细脉多见于虚证,常见于阴虚、血虚证。阴血亏虚无法充盈脉道,或者湿邪阻塞脉道,都会导致脉细小。细脉也可见于湿病,湿邪阻滞脉道,使得脉象显得细小。浮脉是指轻按可得,重按则减弱。其特点是脉搏位置表浅。浮脉多见于表证,尤其是在外感病邪停留于体表时,卫气对抗邪...

  • 脉象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观察脉象的形态、力量、频率等特征,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及病情变化。以下是一些常见脉象及其临床意义:浮脉:轻取即得,如水漂木,轻取不应手,重按始得。浮脉多见于外感病证,即表证。若久病、失血见此脉则为逆证。沉脉:一息不足四至,为寒证、阳虚之象。

  • 通过观察脉象的形态、力度和频率,中医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例如,如果脉象表现为细弱无力,可能需要补气养血;若脉象呈现弦紧,可能需要疏肝解郁。这些诊断依据,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脉象的诊断不仅能够反映当前的身体状况,还能预测疾病的未来走向。通过长期...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