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诊暗藏着哪些小秘密

摸脉能知百病? 经常有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摸脉能知道百病呢?”我告诉他们,因为收集资料的方法是多渠道的,大多数人找医生是为了看病,除非他故意捉弄医生(或者病人是哑巴,一进来就把手伸出来让医生诊脉),否则至少会说一两句话,而这一两句话往往就是主症,也就是病人觉得最难受、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除非过去男女授受不亲,否则医生通过观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捕捉到患者的神、色、形、态等信息,望诊就有了;无论是声音或是气味,医生都可以在与患者接触时通过听觉和嗅觉获取信息,闻诊也有了;再加上切诊。这样,我们已经拥有了望诊、闻诊、切诊和主诉等信息,说简单一点,在诊完脉之后,四诊已经有了“三诊半”,因此,具备了判断病证的基本条件。 所以,中医四诊是一个综合过程,一定要全面周到才能做到规范准确。正如《内经》所说:“上工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这是中医诊断的一个基本原则,如果违背了这一原则,就可能导致诊断失误。《红楼梦》中有贵妃(元春)看病的情节,虽然没有悬丝诊脉,但由于防范严密,太医不能深究病情,无法对症下药,最终导致元春壮年早逝。 临床观察必不可少 中医想做到“诊脉知道什么病”,必须要对脉诊内容和技术非常熟练。根据中医脉诊的理论,左右手的寸关尺分属不同的脏腑,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左关候肝,右关候脾,左尺候肾,右尺候命门等,根据不同部位出现的脉象变化,加上对中医脏腑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参考其他“二诊半”(望诊、问诊和主诉),这样做出的判断是有根据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很重要,比如,左寸脉细,可能心血不足而见失眠、健忘、心悸;左关脉弦,可能肝气郁结,而见两胁闷胀、太息等。 此外,对临床表现的仔细观察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一个头晕的病人,他的头一般比较固定,不会随意转动或摇头,如果他手舞足蹈或摇头晃脑则说明头晕不严重;如果病人坐姿歪歪斜斜或表现为腰部紧张的样子,这种情况一般是腰有问题;如果病人眼眶发黑加上哈欠频作,再与左寸脉象符合,可能是睡眠不足;如果病人进来满脸通红,喘着粗气,或在一边叹气,诊脉时左关脉比较弦,可能是肝气郁结、肝郁化火。 诊脉和吹箫的原理一样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到医院见习,我的带教老师是一位老中医,老人家有几十年的行医经验,对脉诊尤为精通。一见面,老人家便出了一道题:“中医的二十八脉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主病是什么?”要求我们当场回答。好在当年我们学习还算用功,能够比较顺利地把二十八脉写出来。写完之后,老师说:“这就好,如果你不知道二十八脉,临床诊脉就只能瞎猜。”接着,要求我们学习脉诊,先从持枕学起,平息、定关、布指、注意事项,一一过关。每次诊脉之后,要求分别写出左右两手的寸、关、尺三部举、寻、按的脉象特点,这样算起来,每诊一位患者需要写出十八个脉象,老师再逐一批改。 作为学生,我刚开始也不理解:“寸、关、尺都位于同一条桡动脉,脉搏也是由同一个心脏搏动产生的,怎么会有差别呢?又怎么可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生理病理状态呢?”老师认真地解释说:“这和吹箫的原理是一样的,吹箫的时候气从竹管的一端吹进去,各个手指按的是同一根竹管,但是按在不同位置的孔所吹出来的音调是不一样的。”这其中的寓意是很深刻的。因为要手把手地教学,所以每诊一个患者都需要半小时以上。当有些患者等得不耐烦向老师提意见时,老师总是很和气地解释:“同志,我还要教学!”如今,这样的老师恐怕也不好找了。所以,我有时候在想,现在的学生学到的还是不是脉诊?2013-12-03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4-02 14:25:2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我告诉他们,因为收集资料的方法是多渠道的,大多数人找医生是为了看病,除非他故意捉弄医生(或者病人是哑巴,一进来就把手伸出来让医生诊脉),否则至少会说一两句话,而这一两句话往往就是主症,也就是病人觉得最难受、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除非过去男女授受不亲,否则医生通过观察可以在很短的时...

  • 首先,左寸主心,病位在心。短主不足,无力也主不足心脉不足会导致什么病呢,心的功能心主血,心的搏动输送血液到全身,他的不足首先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健忘。全身无力,每天懒洋洋的。如左尺脉见沉数,沉主里证,主阴,数主热证,在病位在肾与膀胱,那么就是肾与膀胱...

  • 玄脉,象征肝气,如若显现,可能暗示患者情绪波动,如脾气暴躁。滑脉则揭示了痰湿、饮痰等问题,或是女性孕期的生理变化。这些脉象,如同疾病的特有标识,帮助中医师锁定病因和病机。然而,中医诊疗并非仅凭一脉,望、闻、问、切四诊相辅相成,共同揭示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只有全面了解,才能精准地把握...

  • 4.肾:肾藏精,为元气之根。 二、脉诊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脉诊的部位歌诀 脉诊部位有三法,遍诊三部寸口把。古老遍诊头手足,三部人迎寸口趺。今朝切脉寸口主,左右寸关尺三部。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 (1)源自:《素问》三部九候法。是一种古老的诊脉方法。 (2)分部与意义:分头、手、足...

  • 1. 浮脉:轻取即得,重取不应,多为表证。2.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多为里证。3. 迟脉:一息不足四至,多为寒证。4. 数脉:一息五至以上,多为热证。5. 虚脉:无力而空,按之松软,多为气血两虚。6. 实脉:有力而长,按之胀满,多为实证。以上只是简单介绍了脉诊的基本知识和常见...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