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气阴两虚证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4 中消·气阴两虚证的症状 5 证候分析 6 中消·气阴两虚证的治疗 6.1 治法 6.2 饮食疗法 6.2.1 推荐食材 6.2.2 推荐食疗方 7 关于消渴 8 参考资料 1 拼音 zhōng xiāo ·qì yīn liǎng xū zhèng
2 英文参考 middle consumption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中消·气阴两虚证(middle consumption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1])是指气阴亏虚,脾胃失养,以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体瘦,舌淡红,苔白干,脉弱等为常见症的中消证候[2]。
4 中消·气阴两虚证的症状 中消·气阴两虚证患者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消瘦,气短懒言,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3][2]。
5 证候分析 气阴不足,脾失健运[3]。

6 中消·气阴两虚证的治疗 6.1 治法 中消·气阴两虚证治宜益气健脾,生津止渴[3]。
6.2 饮食疗法 6.2.1 推荐食材 中消·气阴两虚证患者建议食用山药、黄芪、鸡肉、党参、牛肉、红枣、胡萝卜、桃子等[3]。
6.2.2 推荐食疗方 1.黄芪山药粥(《遵生八笺》):将黄芪30g洗净打粉,山药60g洗净切片,二者同煮成粥,每日2次。[3]
2.野鸡羹(《饮膳正要》):取野鸡肉100g,放入开水中稍烫后捞出,肉细切,入锅,加豆豉、食盐、黄酒及清水适量,炖熟后,淀粉勾芡,外洒芝麻油可食,每日1次。[3]
3.猪脊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取猪脊骨1000g洗净剁碎,红枣150g洗净掰开,莲子100g去心打碎,甘草10g、木香3g洗净润透切片。用纱布将木香和甘草包好,与脊骨、红枣、莲子同时入锅,加水煮沸后文火炖3小时左右,晾温,捞出药包,喝汤吃肉,每日1次。[3]
7 关于消渴 消渴(consumptive thirst[1][4])为病名[5]。出《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亦作痟渴(见《世医得效方》卷六)、消瘅(《黄帝内经》)[5]。是指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6]。严重时可出现神经衰弱、继发性急性感染、肺结核、高血压、肾及视网膜等微血管病变,最后出现酮症酸中毒、昏迷,甚至死亡[7]。
(1)消渴泛指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5][8][1][4]。
(2)消渴指口渴,多饮,多尿而小便甜的病证[5]。《外台秘要》卷十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本证即现代所称糖尿病[5]。
(3)消渴指以口渴,尿少为主症的一种消渴病[5]。《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夫痟渴者,为虽渴而不小便也。”
根据症状及病情发展阶段的不同,消渴可分为上、中、下三消[5][8]。其中口渴引饮为上消、善饮易食为中消、饮一溲一为下消[9]。多因过食甘肥及情志失调,引起脏腑燥热、阴虚火旺所致[8]。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为其主要病因,阴虚燥热为其主要病机,亦有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甚至变生他疾,尤以痈疽之类为常见[6]。
在治疗时除了滋阴治本,清热治标外,其他情况均当兼顾,还可以配合单方草药,结合生活调理,以提高疗效[6]。针灸治疗消渴,对于早、中期患者及轻型患者效果较好,对病程长而病重者应配合药物治疗[9]。
消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而尿崩症具有多饮、多尿等症状,亦可参照治疗[9]。神经性多尿、急性热病之烦渴等,也均属本症范畴[8]。
2022-10-28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02 18:39: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4 中消·气阴两虚证的症状 中消·气阴两虚证患者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消瘦,气短懒言,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3][2]。5 证候分析 气阴不足,脾失健运[3]。6 中消·气阴两虚证的治疗 6.1 治法 中消·气阴两虚证治宜益...

  • 气阴两虚为证候名[1],又称气阴两伤[2][1],是指气虚和阴虚同时并见的病理变化[3] 。症见口渴、气短等。治宜益气生津养阴。气阴两虚常见于热性病过程中,如:①温热病耗津夺液,出现大汗、气促、烦渴、舌嫩红或干绛、脉散大或细数,有虚脱倾向者[2][1]。②温热病后期及内伤杂病,真阴亏...

  • 3 定义 药毒疹·气阴两虚证(drug eruptionwith qiyin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气阴两虚,以皮疹消退,伴低热,口渴,乏力,气短,大便干,尿黄,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为常见症的药毒疹证候[1]。4 症状 药毒疹·气阴两虚证患者皮损消退;伴低热,口渴,乏力,气短,大便干,尿黄;舌...

  • 心气阴两虚证是指心气不足,心阴耗损所出现的以气短乏力,心悸怔忡,舌红苔剥为主的证候。多由素体虚弱,禀赋不足,或思虑过度,或积劳久病等耗伤心气心阴所致。【心气阴两虚证典型症状】心悸怔忡,气短乏力,心神不宁,失眠虚烦,神萎,口干,口渴,汗出。手足心热,或倦怠微烦,四肢欠温。舌...

  • 主要表现为胃脘隐隐灼痛饥饿但又不想饮食或胃脘嘈杂或满痞不舒或干呕或欲呕腹中轻度灼痛肌肉消瘦神疲乏力手足烦热口干但不欲饮或渴少饮大便干燥且排便不畅以及秀短少舌淡红或红而不绛无苔或少苔脉细或细数.建议到内科找中医方面的胃病专家大夫调理一下每个人病情不一用药的轻重也不尽相同治疗疾病是个...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