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跟着《黄帝内经》学养生,调整好情绪,别让大脑管得太多

很多朋友都在感慨,夏天还没有过够呢,怎么秋天就来了呢?的确如此,一年四季的轮回就是在指缝之间,快得让我们不知不觉。同样,人们的衰老也是在一分一秒之间,所以, 养生 一定要遵循天道,跟着我们智慧的先祖总结的《黄帝内经》学习 养生 是最便捷的方法。
1、秋天容易心情压抑
夏季天气很热,地上的水汽被蒸发起来,湿和热交织,所以大家都会觉得很粘腻不干爽。秋天,这一切将会发生变化,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秋高气爽。从立秋到立冬,大概有三个月左右时间。 《黄帝内经》讲,“秋三月,此谓容平。”这就是告诉我们,秋季不论遇到什么事,首先要从容不迫,不要发愁。 另外,就是秋季要做到早卧早起,调整好睡眠时间,否则整天昏昏沉沉,心情也很难明朗起来。
除了要心平气和之外,还要做到心神安宁。这就是《黄帝内经》里常说到的:“使志安宁”。这样避免受到一些外部环境变化而导致身体变化。
2、别让自己的大脑管得太多
人与动物的区别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高级动物。感情越丰富,思维越活跃,想法多了,人就很难安静下来。 中医传统文化讲究心静, 养生 以调神为主。正所谓“心静自然凉”。比如,肠胃正常蠕动,血管自然舒张、免疫系统自然启动,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免疫力高,不上火。
因此,这个方法,不仅适合于夏季养心,同样适合于秋季润燥。 可以通过看书、画画、养宠物、写作、听音乐或者练习瑜伽等方法让自己安静下来。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做到顺其自然,让脑子管得少一点,使心神宁静。
3、散步是非常好的早秋运动方式
运动是保持身体 健康 的基石,但是合理和适度的运动才能够事半功倍。随着,居家 健康 管理观念的普及,很多朋友也逐渐开始把依赖专业健身教练的指导,转为通过坚持和摸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其实,散步这项运动就适合所有的人群。国内知名肿瘤专家表示,每晚睡前坚持散步30分钟左右,让身体微微出汗,这样可以有助于睡眠。
散步也是把心理负担、压力转嫁到身体上,人一累了,自然就会发困,睡眠还有什么障碍呢?从运动医学理论的解释是,人在烦恼时,出一身大汗,运动后产生的快乐感确实可以对抗心理烦闷。其实,这也是一种不烦心的替代方式,让身体去“劳累”。 另外,像太极、八段锦等中国传统健身气功都是非常好的 养生 运动。综上所述,立秋之后,不论是 养生 食疗,还是身心调理,都与夏季有所区别。秋天也是贴秋膘的好时节,本号也会陆续更新科学、合理的食疗文章供大家一起交流。
2022-08-23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4-12 13:39:3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秋天容易心情压抑 夏季天气很热,地上的水汽被蒸发起来,湿和热交织,所以大家都会觉得很粘腻不干爽。秋天,这一切将会发生变化,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秋高气爽。从立秋到立冬,大概有三个月左右时间。 《黄帝内经》讲,“秋三月,此谓容平。”这就是告诉我们,秋季不论遇到什么事,首先要从容不迫...

  • 初秋养生 润肺去湿防燥乏 开业中医师吴明珠指出,初秋天气仍热,且雨水多,这段时间天上有烈日,地上多水湿,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黄帝内经》言“湿气通于脾”。因脾喜燥恶湿,湿邪留滞,最易困脾。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发为水肿或腹泻,...

  • 立秋之后,是养肺、补肺或治疗肺部疾病的最佳时期。秋季养生,自然离不开以下几种汤品。银耳,被誉为“平民燕窝”,具有补肺润燥的功效。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白色主肺,因此在秋季,炖上一份银耳汤,温暖滋润,尤为适宜。莲子具有安神的作用,秋季燥热心烦易失眠,与银耳搭配炖煮,温润爽滑的银耳...

  • 立秋 (8月7日~8月22日 )秋之气候不再湿热难耐 。《黄帝内经》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 。天地变化的节律就是气的变化 ,透过肺的呼吸,气体交换,将天地的讯息带入体内 。秋养肺,肺经在秋天 ,打开迎接内收的阳气。身体负责调节开合的少阳经可帮助开展肺经 。少阳胆经负责在春天打开肝经帮...

  • 秋来伏不去,祛湿养脾胃 立秋后天气仍热,且雨水多,常暴雨成灾。这段时间天上有烈日,地上多水湿,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黄帝内经》言湿气通于脾。因脾喜燥恶湿,湿邪留滞,最易困脾。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发为水肿或腹泻,加之人们喜食...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