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法

《黄帝内经》为中医发展的源头,内容 包罗万象,比如藏象经络,针灸,病因病机,预防 养生 等,其中 养生 观念就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上工治未病而下工治已病。
其中《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里描述了关于顺四时而 养生 的法则,作为我们日常起居的借鉴,定会受益匪浅。具体解读如下;
春三月,此谓发阵,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 养生 之道也。
解读:春季,随着春雷一声巨响,万物欣欣向荣,此时宜晚睡早起,披头散发在庭院中多走动,促使志意生发。戒杀,戒夺,戒伐,顺应春气的生发之象。此时如若贪图睡眠则会精神萎靡不振,像所谓春困,春乏,应多运动,多去户外走动。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解读:夏季,万物郁郁葱葱。天气地气交合,万物开花结果,这时应该继续保持晚睡早起,不要怕晒太阳,勿发怒,使得体内气机向体外充分通泄宣畅,不要怕流汗,像有所爱在外面一样。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解读:秋季,万物一片从容平和。此时天气开始急转,地气也逐渐与之脱离而明了,万物开始萧杀,此时宜早睡早起,睡眠充足,使志意安宁,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志意不得妄泄于外,保持肺气清畅,这是应秋气的收敛之道。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养藏之道也;
解读:冬季,闭藏的季节。水结冰而地皲裂,此时不宜扰动阳气,应早睡晚起,太阳出来后再起来为宜。使志意像藏匿起来,如有私意有所得一样,注意避寒保暖,不得大汗淋漓,使体内能量妄自外泄。这是顺应冬天的养藏之道。
综上述顺应四季的生长收藏的 养生 之道,我们人类要如同大自然的植物一样在春天发芽,在夏天郁郁葱葱,在秋天落花 成实,在冬天收藏好 种子,以备来年的再次 生长收藏。这体现了中医参照天人相应的观念,毕竟人类也是同动植物一样生存在同一个自然环境之中。
2022-08-25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06 11:09:4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黄帝内经》为中医发展的源头,内容 包罗万象,比如藏象经络,针灸,病因病机,预防 养生 等,其中 养生 观念就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上工治未病而下工治已病。其中《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里描述了关于顺四时而 养生 的法则,作为我们日常起居的借鉴,定会受益匪浅。具体解读如下;春三月,此谓发阵,天...

  • 1. 《黄帝内经》强调顺应自然界的时序变化,即“顺天时地利”。2. 春夏季节应培养人体阳气,秋冬则应滋养阴气。3. 养肺和养阴需在秋季早卧早起,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肺脏受损。4. 日常的饮食、起居、衣着和活动应与四季变化相协调。5. 调养精神意志和七情六欲是四季养生的重要内容。6. 呼吸调节,即...

  • 养生首先要顺应四时,要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记载。中医认为要研究四季与养生的关系,必须先要了解人生存的环境。人活在气交之中,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根据春夏秋冬的自然法则,完成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这是中医学特有的一面。中医认为人法自然,人要顺应四时,如果按照四...

  • 春夏养阳,秋冬属阴是《黄帝内经》中四时养生的核心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春夏季节应当培养和保养人体阳气,而秋冬季节则应当注意养护阴气。这一养生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顺应四季变化来调整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1. 春夏养阳:春夏季节,自然界的阳气旺盛,此时人们应该增加户外活动,早起晚睡,以...

  • 1. 春季养生:随着二月的到来,春季启动了万物复苏的序章。在这个季节,应当适当晚睡早起,释放束缚,身着宽松衣饰,以便吸纳天地间的生发之气。目的是让身体与自然界一同活跃,焕发勃勃生机。2. 夏季养生:夏季三个月,自然界万物生长旺盛,阴阳交融。人们应调整作息,晚睡早起,保持愉悦心情,让阳气宣泄,...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