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少阳病来认识厥阴病

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一云。藏府相违。其病必下。胁鬲中痛。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以上是“伤寒论”97条的条文。

本条是公认的少阳病病机症状治法最全的条文。那通过本条能不能来认识厥阴病?

自古厥阴病是千古之谜。胡希恕老认为其是“半表半里的阴证”,有的人说厥阴病就是“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但是这样仍然很不好理解。

那我们能不能通过认识“少阳病”来理解厥阴病?其中通过97条来认识少阳病最全面、最易理解。“血弱气尽”是少阳的病机,那厥阴病就是在“血弱气尽”基础上伴有“阳虚证”或“阴性证”。这个“阳虚”有可能是“脾阳虚、心阳虚、肾阳虚、肝阳虚”。

这个病机半表半里病位的“血弱气尽、伴阳虚”能不能概括厥阴病方剂?

乌梅丸,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柴胡桂枝干姜汤。

以上自己之拙见,抛砖引玉。2022-05-21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6:23:1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考点:六经病证是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映,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经络密切相关,故一经的病变常常会涉及到另一经,从而表现出合病、并病及传经的病证候,传经包括表里传、循经传、越经传。

  • 就好比,一扇门已经开到最大不能在往外开了,要把它关上,这时加的这个力,就像身体里少阳与厥阴发挥的作用。所以少阳与厥阴,控制身体里门户的开合方向,决定气是否能正常出入。        如果少阳或者厥阴的功能异常,气的出入不利,就叫少阳病或者厥阴病。这两者有一定的区别...

  • 少阳病的辨证并不困难,主要通过排除法进行。如患者出现上热下寒的表现,可初步判断为厥阴病;全寒症状、手脚冰凉、脉微细、情绪抑郁则指向少阴病;胃肠不适、肚子胀满是太阴病的特征;脉浮、怕冷则是太阳病的标志;而发高烧、不怕冷则关联阳明病。但少阳病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症状的多变性与复杂性。患...

  • 理解身体的微妙平衡至关重要,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以及霍乱,皆揭示了体内病理的不同阶段与特征。少阳病,起因于体表津液不足,风邪乘虚而入。耳朵失聪,其实是肾经亏虚的表现。头痛发热、脉弦细,反映出胃气虚弱,津液不足,病邪半表半里。在处理时,务必谨防过早解表,以免触发惊悸。胃的...

  • 厥阴病在临床症状上表现此较复杂,同时也是此较严重的阴经病,其特点是寒热错杂、厥热胜复。主要症状为四肢厥冷。厥多热少或厥少热多,神识昏乱、口渴、咽干、气上冲心,心中觉得疼痛而有热感,饥不欲食,甚至吐出蛔虫等。厥阴病为六经之末,多由它经传变而成,其中尤以少阳病为多。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