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燥痰,外邪入侵咳嗽痰多,中医如何进行辨证论治?

咳嗽,吐痰。这样熟练的动作,出自于一些肺部不好或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身上。
像咳嗽有痰问题,相信很多人都有经历过,尤其是一些平时没有注重身体保养的,喜欢抽烟的人群,咳嗽有痰更是家常便饭了。
在中医的角度上,痰属于水,是津液代谢异常的产物,多跟人们饮食不节、烟酒过量、外感湿寒等都会影响人体的正常机能,导致痰液的出现。
而根据外邪的感染,可分为热痰、寒痰、燥痰、湿痰、气痰、风痰之分,中医往往会根据其症状和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 热痰
痰黄、黏稠,不容易咳嗽,这些都是热痰的常见症状,多是因为上火导致,用西医的话来讲便是呼吸道感染。出现热痰,多是外邪入侵,需要及时地清热化痰、解毒下火。
· 寒痰
寒痰多稀薄显白,是由外寒入侵所致,可伴有发寒发冷的症状,常见于感冒、受寒等,需温中化痰,如使用半夏、干姜之类的辛药。
· 燥痰
经常性的痰少咽干,伴有干咳症状,严重时痰液或会带上血丝,常见于秋冬季节以及肺结核、肺燥病人,这类人需要润燥化痰、适合使用枇杷叶泡水来清肺润燥、止咳化痰。枇杷叶,味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功效。可单用制膏服用,如市场上常见的(天一堂)枇杷叶膏,可治疗肺热咳嗽,气逆喘急;或与桑叶、麦冬等宣燥润肺之品同用,治燥热咳喘,咯痰不爽,口干舌红等症状;还可以治疗胃热呕吐,清胃热,降胃气而止呕吐,呃逆。临床上止咳常蜜炙后使用,效果更佳;止呕则宜生用。
· 湿痰
痰湿多跟脾虚有关,需跟寒湿区分开来。湿痰一般会较白、稀、黏稠,而且不容易咳出。常见症状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等,在治疗上需要燥湿化痰、可选择像陈皮、半夏等中药来调理。
· 气痰
痰郁结于咽喉,有异物感,咳不出又咽不下,可采用理气化痰法,参考茯苓、制半夏、旋覆花。
除了中药之外,我们也可以用到理疗的方式来令痰液更好地排出来
· 最深呼吸
每隔2~4小时进行数次随意深呼吸,在感受到空气进入腹部之后,然后用力咳嗽。
· 拍背排痰
可通过拍背的方法来帮助痰液从身体中排出,用腕关节用力叩击背部,自上而下重复多次,通过深呼吸用力咳嗽,排出痰液。
2022-06-21
mcxzy 阅读 48 次 更新于 2025-04-04 20:19:3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痰湿多跟脾虚有关,需跟寒湿区分开来。湿痰一般会较白、稀、黏稠,而且不容易咳出。常见症状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等,在治疗上需要燥湿化痰、可选择像陈皮、半夏等中药来调理。· 气痰 痰郁结于咽喉,有异物感,咳不出又咽不下,可采用理气化痰法,参考茯苓、制半夏、旋覆花。除了中药之外...

  • 首先,燥邪多数在秋冬季节侵犯人体,而且外邪侵犯人体,人体的正气要剧烈抗争,所以症状会比较剧烈,就会出现比较剧烈的干咳,咳的声音也比较响亮,因为体内正气很足。但阴虚内热就不同了,人体内阴阳平衡的维持要靠阳气和阴液,由于阳气太旺盛会消耗津液或者阴液本身减少,就会导致体内出现一种干燥,严重就会...

  • 外感咳嗽主要因邪实,即外邪侵袭肺脏,使肺气壅塞不畅。若未能及时驱邪外出,邪气可进一步演变,表现为风寒化热、风热化燥或肺热蒸液成痰等。内伤咳嗽则多兼邪实与正虚,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可郁而化火,火能炼液灼津为痰。他脏如肝火犯肺,可耗伤肺...

  • 风热咳嗽 症见发热,流涕,咳嗽,喉中痰鸣,咯吐黄痰,日重夜轻,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脉浮数,舌红苔厚腻,指纹红紫。治以疏风清肺,化痰止咳。方用鱼蛤石花汤:生石膏30克,鱼腥草10克,金银花10克,海蛤粉10克,杏仁10克,前胡10克,川贝母6克,桔红6克,木蝴蝶6克。水煎服,每日1剂,水...

  • 食疗功效:中医认为,哈密瓜性偏寒,具有清肺热、止咳的功效,适合咳嗽痰喘者食用,将哈密瓜与鲜虾搭配煲汤,可将所有营养成分全部纳入锅中,可谓相得益彰。三、雪梨百合汤 食材:雪梨2个,百合30克,陈皮适量,大个响螺1只 调味料:盐 做法:1、雪梨去心、去蒂,洗净切块,百合、陈皮洗净备用,响螺...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