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的“胃经”指的是什么?

胃经
足阳明胃经的简称。本经共有45个穴位,15个穴位分布在下肢的前外侧面,30个穴位在腹、胸部和头面部。首穴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末穴厉兑。本经腧穴可治疗胃肠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头、眼、鼻、口、齿等器官病症和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例如:胃痛,腹胀,呕吐,泄泻,鼻衄,牙痛,口眼涡斜,咽喉肿痛,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疼痛等。
2008-01-31
胃经是中医经络的一条,叫足阳明胃经。
本经共有45个穴位,15个穴位分布在下肢的前外侧面,30个穴位在腹、胸部和头面部。首穴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末穴厉兑。
本经腧穴可治疗胃肠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头、眼、鼻、口、齿等器官病症和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例如:胃痛,腹胀,呕吐,泄泻,鼻衄,牙痛,口眼涡斜,咽喉肿痛,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疼痛等。2008-01-31

2021-04-03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7:53:2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胃经 足阳明胃经的简称。本经共有45个穴位,15个穴位分布在下肢的前外侧面,30个穴位在腹、胸部和头面部。首穴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

  • 中医的入肝胃经是指中药的归经 如丝瓜味甘、性凉,入肝、胃经,有清暑凉血、解毒通便、祛风化痰、润肌美容、通经络、行血脉、下乳汁、调理月经不顺等功效 药物对某经(脏腑或经络)或某几经作用明显,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甚至无作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称归经。如酸枣仁能安神治心悸失眠...

  • 每天一个中医小知识:足阳明胃经。经络循环: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上行鼻根,向下沿鼻外侧目下(承泣),入上齿,环绕口唇,交会承浆,循行过下颌、耳前,沿额角发际,至额颅中部;向下沿颈至锁骨上窝,外行线循行于胸腹第2侧线至气冲部,内行下膈,属胃、络脾;复从胃口起,至气冲部浅出后相合,下...

  • 中医对脾胃的认识 脾胃是指脾经和胃经。中医认为:脾胃五行属土,属于中焦,为「 ”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盛衰有无,关系到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存亡,可见脾胃的重要性了。人从出生之后成长需要大量的能量,而这些能量都是要通过饮食而来,但是饮食必须要由脾胃共同工作才能转化为气血能量...

  • 胃经中有很多重要的 养生 大穴,我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个效果最好,而且应用最方便的几个穴位。1.足三里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主要功效]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便秘,下肢痹痛,癫狂,虚劳赢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2.丰隆 [定位]在...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