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机理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脉象机理 1 拼音 mài xiàng jī lǐ
2 英文参考 Mechani *** of pulse cindition
3 注解
脉象机理指各种正常或异常脉象形成的机制及影响其形成的诸多因素,也是运用现代理论或检测手段,探讨脉象产生、演变规律的研究课题。
研究认为,影响脉象形成的主要因索是心脏射血机能、血液容量及粘滞度、血管壁的弹性压力及阻尼等等。如弦脉时的脉波传导速度加快,平均为7.60m/s,比同龄平脉组6.30m/s显著增快。而应用弹性腔理论的非线性方程进行比较测算。滑脉的心输出量、心指数大于平脉,外周阻力减小,血管顺应性大。有人在动物实验模型上造成心 输出量减低和外周阻力增加的状态,则所测得的脉图上很容易出现弦脉波形。而当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降低时,则易出现滑脉图形。

根据临床调查和对脉象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一般认为中医几种纲要脉的形成机理是:
(1)脉的洪细是由左心室的总泵力、有效泵力和大循环容量、动脉压力梯度容量所决定的。
(2)脉的弦软是动脉壁的体积弹性模量和动脉内的容量和压力所决定的。
(3)脉的长短是由心脏的泵力、流量及其所造成的动脉内容量与压力所决定的。
(4)脉的滑涩是由心肌收缩功量、动脉弹性模量及终端阻抗所致的血管动力学状况决定的。
(5)脉的迟数取决于控制心动周期的神经体液机制,心率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又是心脏适应与代偿机能的一个综合表现。
(6)脉的浮沉机理从统计部分病例中看出,其沉脉组的压力梯度容量及动脉壁张力大于浮脉组(P<0.05),故认为其与血液的分流及局部解剖结构有关。
古籍中的脉象机理 《素问要旨论》:自序 也。然人为万物之灵也,非天垂象,而莫能测矣。其我机理,归自然也,其非圣意,而宣悟玄玄之理。故有祖圣伏...
《针灸大成》:[卷七督脉经穴主治]督脉经穴歌 丹灶河车休。此之谓也。督任原是通真路,丹经设作许多言,予今指出玄机理,但愿人人寿万年!《针灸大成》...
《本草乘雅半偈》:[第十帙]硼砂 蓬为车,轮之所繇始也。而身亦有轮∶喉即呼吸之轮,机废则为痹;咽即水谷之轮,机废则为;舌即发声之轮,...
《理瀹骈文》:[存济堂药局修合施送方并加药法](霍乱厥汗)温胃膏 (附子二两炮姜白术吴萸官桂一两丁香五味艾叶五钱熬贴加扑汗《理瀹骈文》清吴师机公元1864年...
《外科理例》:[附方]如神千金方2022-11-05
mcxzy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5-04-02 08:34:0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机理分析】长脉多因阳亢、热盛、痰火内蕴,正气不衰,使气血壅盛,脉管充实,超过寸尺,如循长竿之状。弦脉 【脉象特征】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其具体特点是脉形端直而长,脉势较强、脉管较硬,切脉时有指下挺然,有直起直落的感觉。【临床意义】弦脉多见于肝胆病、疼痛、痰饮等,或为胃气...

  • 实发症脉象则表现为弦、弱、缓、细不定。这些脉象的形成机理复杂,与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密切相关。每种脉象的出现,都暗示着特定的病症或身体状况,中医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可以了解疾病的性质、程度及发展趋势。如数洪紧的脉象,多见于热症初期,反映出体内的热邪较重。细数无力的脉象则常见于热症后期...

  • 脉象滑通常表现为往来流利,指感圆滑,如同盘走珠。具体来说,脉搏形态极为流利,指尖能清晰地感受到跳动的欢快脉象,仿佛有一串气泡或小珠子依次从尺部向寸部回旋滚动,这种感觉可以被理解为流利脉。2. 脉象滑的机理分析 《素问》中提到:“滑者,阴气实也。”这意味着滑脉可能是由于阴邪如痰饮、湿邪...

  • [机理分析]:因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则脉管不充,亦无力鼓动,其脉必见怠缓无力之象。湿性黏滞,阻遏脉管,气机被困,则脉来怠缓不振,脉管弛缓。涩脉 [脉象特征]涩脉脉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其具体特点是脉形较细,脉势滞涩不畅,至数较缓而不匀,脉力大小亦...

  • [机理分析]:表证见浮脉是机体驱邪外出的表现。外邪侵袭肌表,卫阳抗邪于外,人体气血趋向于肌表,脉气鼓动于外,故见浮脉。邪盛而正气不虚时,脉浮而有力;久病体虚也有见浮脉者,脉多浮大而无力。洪脉 [脉象特征]洪脉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其特征主要表现在脉搏显现的...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