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针灸疗法治疗胃腑血瘀证?

[取穴]中脘,足三里是治胃病之要穴,配肓俞,效速而著。三阴交乃肝脾肾三经之会穴、治疗范围甚广。善治气血不调、脘腹疼痛。血海为理血行瘀效穴,二穴合用,既可调理脾胃,又可调和气血、通畅血脉。
[处方]中脘、三阴交、肓俞、足三里、血海。
[做法]中脘、足三里、肓俞为一组。三阴交、血海为一组,每日一组交替应用,7~10天为1疗程。每个穴均用泻法,即出针时摇大针孔,迅速出针不按针孔。
2019-12-28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1:58:1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针灸治疗 慢性胃扭转:属肝胃不和者,选合谷穴、太冲穴和天枢穴用泻法,足三里穴和中脘穴用补法;脾胃虚寒者,加脾俞穴、胃俞穴用补法,或加艾灸;中焦气滞,脾胃不和者,取双侧足三里穴、天枢穴和中脘穴。针刺方法:每日1次,留针30 min,10次为一疗程。[3] 中药治疗 1.气滞血瘀:症见上腹部胀闷疼痛,痛...

  • 【施灸方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方穴功用】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湿、调和营卫。【方穴主治】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

  • 梅花灸在中脘及其周围1寸范围内进行,借助生姜进行隔姜灸,是治疗各种胃病的自然疗法,不过在吐血的情况下,灸疗需谨慎,以免加重病情。通过这些穴位和疗法的巧妙应用,中医为胃病的防治提供了丰富的手段,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照顾自己的胃部健康。

  • 中医针灸取穴的四个方法 (一)近部取穴 腧穴在什么部位,就能主治这个部位所发生的内外病证,尤其是头及躯干部的腧穴多以治疗局部病证为主。比如,面部、手部的穴位利于面、手部局部的皮肤美容,单纯性肥胖以腹部肥厚明显者应取腹部的穴位,脘腹部穴位能治疗消化道胃肠疾病,妇女经带病少不了腰骶部、少...

  • 本穴可镇静镇痛,理气和胃。行间疏肝理气,配上述诸穴凑效甚著。[处方]中脘、肓俞、足三里、内关、行间。[做法]中脘、足三里为一组。内关、肓俞、行间为一组。每日一组交替应用,7~10天为1疗程。行间在出针时摇大大孔,迅速出针,不按针孔。其余穴位在出针时缓慢出针,急按针孔,揉按片刻。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