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经络生理功能概述

经络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沟通联系、感应传导及运输、调节等四方面。
  1.沟通联系作用

  经络可联络沟通全身脏腑组织,主要有四种联系:

  一是脏腑与体表外周肢节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十二经脉内与五脏六腑相互络属,其经脉之气又散络结聚于经筋,并散布于皮部,从而使皮肤、四肢、筋肉组织与内脏之间,通过经脉而沟通联系起来。

  二是脏腑与五官九窍之间的联系。如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上连目系,其别络又上行于舌;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上连“目系”;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环绕口唇等。

  三是脏腑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有二,即十二经脉各经都分别络属于一脏一腑,从而加强了相为表里脏腑之间的联系。其次是某些经脉还可联系多个脏腑,如胃经之经别上通于心;脾经“注心中”;胆经的经别贯心;肾经“从肺出络心”、“上贯肝”;心经“却上肺”;肝经“上注肺”、“挟胃”;小肠经“抵胃”等,从而构成了脏腑间的多种联系。

  四是经脉与经脉之间的联系。其主要体现有三:即十二正经阴阳表里相接,有一定的衔接和流注次序;其次是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之间纵横交错;再次则是奇经八脉之间亦彼此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了经脉之间的多种联系。如手足三阳经均会于督脉之大椎穴;阳跷脉与督脉则会于风府穴;足三阴经和阴维脉、冲脉均会于任脉;冲脉前与任脉相并,后则通督脉,而任、督两脉通会于十二经脉,可容纳十二经脉气血,故冲脉又称“十二经脉之海”;督、任、冲三脉同起于胞中等。

  2.运输渗灌作用

  经络通行气血,可濡养脏腑组织。气血之所以能输达周身,发挥其营养脏腑组织、抗御外邪、保卫机体作用,必须依赖于经络的传注和渗灌。

  3.感应传导作用

  即经络系统对于针刺或其他刺激的感觉传递和通导作用。如针刺的“得气”、“行气”现象即是经络感传的体现。

  4.调节机能平衡

  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出现气血不和及阴阳偏盛偏衰,即可运用针灸等治法来激发经络的调节作用,以“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2023-01-22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1:32:1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又如内脏功能活动或病理变化的信息,亦可由经络感受,并传达于体表,反映出不同的症状、体征,这是“有诸内必形诸外”的主要结构和生理基础。经络的感应传导作用,主要是通过运行全身气血阴阳为载体来实现的。所以,经络中气血阴阳运行的状况,将影响其感应传导作用。针刺时的“气至”、“气不至”就与...

  • 气血阴阳是构成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基本物质,而脏腑经络又必须依赖气血阴阳的濡养和温煦等作用,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人体的气血阴阳也只有在经络的沟通和传注下,才能布散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以发挥其作用,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灵枢·本藏》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

  •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经,又称经脉,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故曰:“经者,径也。”经脉大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且有一定的循行部位。络,又称络脉,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故曰:“支而横出者为络。”络脉纵横...

  • (一)皮部的含义 皮部为十二皮部的简称,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是经络之气散布的区域,即全身体表皮肤按十二经脉分布划分的十二个部位。经脉、经别、络脉、经筋,大体上都是分手足三阴三阳。在体表的皮肤也是按经络来分区,故称十二皮部。 (二)皮部的循行 十二皮部合为六经皮部,各有专名,其名称...

  • 奇经八脉纵横交叉循行于十二经脉之间,具有如下三方面的生理作用:1.进一步密切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奇经八脉在其循行的过程中,同十二经脉的某些经脉交叉衔接,从而紧密地沟通了各条经脉之间的相互联系。2.调节十二经脉之气血 奇经八脉错综分布,循行于十二经脉之间,当十二经脉的气血旺盛而有余时,则...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