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输穴的临床意义——《针灸学》

黄帝曰:何谓脏主冬,时主夏,音主长夏,味主秋,色主春?愿闻其故。歧伯曰:病在脏者,取之井(五脏主藏精气,与冬藏之气相应,而井穴之深亦应冬,故凡病在脏者,宜刺井穴);病变于色者,取之荥(五色外现于肤,与春生之气相应,荥穴气微亦应于春,医学教育 网原创故病表现在颜色变化的,当刺荥穴);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四时万物盛于夏,与夏长之气相应,输穴气盛亦应于夏,故病见时轻时重的,可刺输穴);

  病变于音者,取之经(五音繁富而外发,医学教育 网原创与长夏之气相应,经穴正盛与长夏亦应,故病表现在声音方面时,可刺经穴);经满而血(经络满而有淤血者)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五味并盛于秋,与秋气应,而合穴气敛,亦与秋应,故病表现在五味感觉异常时,宜取合穴),故命曰味主合,是谓五变也。2023-01-17
mcxzy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5-04-07 22:46:4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总之,五俞穴作为中医针灸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正确选择和使用这些穴位,可以有效促进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自然、安全、有效的健康维护方式。

  • 根据五行配属,井穴主治心下满,荥穴泻火主身热,输穴治疗体重与节痛,经穴主治喘咳并寒热,合穴则用于逆气下泄。《难经》还记载了季节性针灸方法,以及虚实证选穴原则,即补母泻子法。“输”与“膀胱经俞”在临床应用上有差异,主要体现在主治疾病类型上。前者主要针对疼痛病、急性病、短期病、感冒...

  • 其中井穴多在四肢末端,“主心下满”,可治疗神志昏迷;荥穴多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主身热”;输穴多在指(趾)掌(跖)关节后方,“主体重节痛”;经穴多在腕踝关节附近,“主喘咳寒热”。合穴多在肘膝关节附近,“主逆气而泄”。[4][3]十二经五输穴表(表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 五输穴分别为井、荥、输、经、合。其中,“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等,清晰地描绘了五输穴在针灸治疗中的角色与功能。荥穴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其经穴气量逐渐增强,这与古代人们利用荥水灌溉农田的景象相呼应。由此,“荣”字的读音更能体现这一承上启下的气量积累与流转。综上所...

  • 4 输穴通腧穴 输穴即腧穴[1]。泛指全身穴位[2]。输,古与俞、腧通,故输穴亦称俞穴或腧穴[2]。腧穴(acupuncture point)是脏腑经络之气血输注出入的部位,是针灸治疗的 *** 点,又是某些病痛的反应点[3]。分三类,即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3]。5 五输穴之一·输穴 输穴为五腧穴...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