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扎两手虎口和眉心是什么针法

1 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是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比例折算尺寸作为定穴标准的方法。常用的骨度分寸见下表。

  常用骨度分寸表

分部  
起止点  
常用骨度  
度量法  
说明  


部  
前发际至后发际  
12寸  
直寸  
如前后发际不明,从眉心量至大椎穴作18寸,眉心至前发际3寸,大椎穴至后发际3寸。  

耳后两完骨(乳突)之间  
9寸  
横寸  
用于量头部的横寸  





部  
天突至歧骨(胸剑联合)  
9寸  
直寸  
1.胸部与肋部取穴直寸,一般根据肋骨计算,每一肋骨折作1寸6分
2.“天突”指穴名的部位 

歧骨至脐中  
8寸  

脐中至横骨上廉(耻骨联合上缘)  
5寸  

两乳头之间  
8寸  
横寸  
胸腹部取穴的横寸,可根据两乳头之间的距离折量。女性可用左右缺盆穴之间的宽度来代替两乳头之间的横寸。  

背腰部  
大椎以下至尾骶  
21椎  
直寸  
背部腧穴根据脊椎定穴。一般临床取穴,肩胛骨下角相当第七(胸)椎,髂嵴相当第16椎(第4腰椎棘突)  

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  
6寸  
横寸  

上肢部  
腋前纹头(腋前皱襞)至肘横纹  
9寸  
直寸  
用于手三阴、手三阳经的骨度分寸  

肘横纹至腕横纹  
12寸  

侧胸部  
腋以下至季胁  
12寸  
直寸  
“季胁”指第11肋端  

侧腹部  
季胁以下至髀枢  
9寸  
直寸  
“髀枢”指股骨大转子  





部  
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股骨内髁上缘)  
18寸  
直寸  
用于足三阴经的骨度分寸  

内辅骨下廉(胫骨内髁下缘)至内踝高点  
13寸  

髀枢至膝中  
19寸  
直寸  
1.用于足三阴经的骨度分
2.“膝中”的水平线:前面相当于犊鼻  穴,后面相当于委中穴。  

臀横纹至膝中  
14寸  

膝中至外踝高点  
16寸  

外踝高点至足底  
3寸  

  2 自然标志取穴法

  根据人体表面所具的特征的部位作为标志,而定取穴位的方法称为自然标志定位法。人体自然标志有两种:

  固定标志法:即是以人体表面固定不移,又有明显特征的部位作为取穴标志的方法。如人的五官、爪甲、乳头、肚脐等作为取穴的标志。

  活动标志法:是依据人体某局部活动后出现的隆起、凹陷、孔隙、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的方法。如曲池屈肘取之。

  3 手指比量法

  以患者手指为标准来定取穴位的方法。由于生长相关律的缘故,人类机体的各个局部间是相互关联的。由于选取的手指不同,节段亦不同,可分作以下几种。

  中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一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拇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一寸,亦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横指同身寸法:以名“一夫法”,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

  4 简便取穴法

  此法是临床上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如垂手中指端取风市,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端到达处取列缺穴等。

  特定穴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上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经穴。由于这类腧穴的分布和作用不同,因此各有特定的名称和含义。

  1.五输穴

  手足三阴三阳经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五个重要经穴井、荥、输、经、合五穴,统称“五输穴”。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是有具体含义的。古代医家把经气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比作自然界的水流,以说明经气的出入和经过部位的深浅及其不同作用。如经气所出,象水的源头,称为“井”;经气所溜,象刚出的泉水微流,称为“荥”;经气所注,象水流由浅入深,称为“输”;经气所行,象水在通畅的河中流过,称为“经”;最后经气充盛,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恰象百川汇合入海,称为“合”。正如所说“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

  2.俞、募穴

  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募穴是脏腑经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它们均分布于躯干部,与脏腑有密切关系。

  3.原、络穴

  原穴是脏腑原气之所过和留止的部位。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古名“十二原”。在六阳经上,原穴单独存在,排列在输穴之后,六阴经则以输代原。络脉在由经脉别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称为络穴络脉由正经别,出网络于周身。因此络穴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

  十二经的络穴皆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加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腹,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位于胸胁,部共十五穴,故又称“十五络穴”。

  郄穴

  “郄”有空隙之间,郄穴是各经经气深集的部位。十二经脉及阴阳跷、阴阳维脉各有一个郄穴,共古六个郄穴。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下合穴

  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是六腑经脉合于下肢三阳经的六个腧穴。下合穴主治六腑疾患卓有奇效,主要分布于下肢膝关节附近。

  八会穴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汇集的八个腧穴,分布于躯干部和四肢部。

  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腧穴称为八脉交会穴,又叫交经八会,这八个穴位主要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

   交会穴

  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经脉在循行过程中相互交叉会合,在会合部位的腧穴称交会穴,多分布于躯干部。2016-07-23
mcxzy 阅读 29 次 更新于 2025-04-07 22:43:5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是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比例折算尺寸作为定穴标准的方法。常用的骨度分寸见下表。常用骨度分寸表 分部 起止点 常用骨度 度量法 说明 头 部 前发际至后发际 12寸 直寸 如前后发际不明,从眉心量至大椎穴作18寸,眉心至前发际3寸,大椎...

  • 提捏进针法:左手拇、食指把穴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位上端将针刺入。应用:适用于头面部等皮肉浅薄部位的穴位进针。人体穴位针灸治病效果好吗 1、益肾的列缺穴 两手虎 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大肠经和任脉...

  • 针灸以针刺艾灸防治疾病的方法。针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手法,以调整营卫气血;灸法是用艾绒搓成艾条或艾炷,点燃以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针灸用的针一共有几种?有什么区别?针灸针的我们现在就说,针灸针的种类他基本是这样子的,一般传统的针...

  • 除了同身寸法和骨度分寸法,临床上还存在一些简便取穴法,如两耳尖直上取“百会”,两手虎 叉取“列缺”,垂手中指端取“风市”等。有时,根据患者患病时的特殊姿势所出现的标志也是取穴的依据,例如曲池在屈肘时的肘横纹外侧端后5分处,解溪在足背屈时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两筋之间。

  • 30.精灵穴:即两手虎口。 31.曲池穴:屈肘时肘桡侧横纹尽头处。 32.中脘穴:脐上一寸。 33.六宫穴(又名脐中.神阙):即肚脐。 34.气关穴(又名气门):左乳下二横指处。 35.血瘦穴(又名血关):右乳下二横指处。 36.挂膀穴:血瘦穴下一分处。 37.肚角穴:位于小腹盆弦之外。 38.命宫穴:位于血关穴...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