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强心止痛类 中脘—大陵

【单穴功用】
中脘,又名胃脘、太仓、上纪、中管、胃募。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为任脉经穴,又为任脉与手太阳小肠、手少阳三焦、足阳明胃交会穴,胃的募穴,腑之会穴,回阳九针穴之一。有调升降、和胃气、理中焦、化湿滞、祛痰饮之功。用于治疗胃脘痛(类似急、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呕吐、吞酸、食欲缺乏、腹胀、肠鸣、腹痛、便秘、腹泻、痢疾、失眠等症。

大陵,又名鬼心、手心主。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图95),为手厥阴心包经腧穴、原穴,乃本经脉气所注。因其掌根隆伏较大,状如陵丘,故名大陵。本穴具有清营凉血、宁心安神、和胃宽胸之功。用于治疗心痛、心悸、胃痛、呕吐、身热、头痛、短气、胸胁痛、热病汗不出、惊悸、癫狂、痫证、妇人脏躁、失眠、舌本痛、臂挛腋肿、喉痹、乳痈、目赤痛、足后跟痛。

【伍用功能】
中脘为任脉腧穴,胃之募穴,腑之会穴,有调升降、和胃气、化湿滞、理中焦、消胀满之功;
大陵为心包经原穴、输土穴,有清营凉血、宁心安神、和胃宽胸、理气止痛之力。
中脘以理气机、调升降为主;大陵以调心气、止疼痛为要。二穴伍用,输土和化,升降协合,气行血畅,强心止痛之功益彰。
【主治】
1.心胸闷胀、疼痛等症。
2.冠心病心绞痛。
【操作法】
中脘:仰卧,于岐骨(剑突)与脐中连线的中点处取穴。直刺1 1.5寸。
大陵:伸臂仰掌,于掌后第1横纹,掌长肌腱亏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处取穴。直刺0.3 0.5寸。
【经验】
中脘—大陵伍用,出自《卧岩凌先生得效应穴针法赋》:“抑又闻心胸疼求掌后之大陵应在中脘。”吕老体会,治冠心病心绞痛时,宜与膻中、三阴交伍用,其效更著。
吕老于1964年冬月,曾遇一年过六旬的男性老人,自云:15年前于体检时发现血压较高(21.3/14.7千帕),近2年来,心前区不断发生憋闷、疼痛现象,经某医院检查,诊为冠心病心绞痛,以西药治疗多日,有所改善,但仍然不时发作,为了早日康复,故就诊于中医。患者形高体胖,舌质淡黯,苔白腻,脉弦涩。脉症合参,证属痰湿中阻,气血不和。治宜宽胸理气,和中化湿,强心止痛。处方:膻中、中脘、大陵、三阴交。治疗经过:隔日针治1次,连针10次为1个疗程,前后治疗月余,未见病症发作,血压:17.3/13.3千帕。1年后随访,患者安然无恙。
2022-07-13
mcxzy 阅读 28 次 更新于 2024-07-04 09:20:1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脘为任脉腧穴,胃之募穴,腑之会穴,有调升降、和胃气、化湿滞、理中焦、消胀满之功;大陵为心包经原穴、输土穴,有清营凉血、宁心安神、和胃宽胸、理气止痛之力。中脘以理气机、调升降为主;大陵以调心气、止疼痛为要。二穴伍用,输土和化,升降协合,气行血畅,强心止痛之功益彰。【主...

  • 行间位于足背侧,第1、2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作为足厥阴肝经的腧穴,行间是荥火穴,也是肝经的子穴。行间具有疏肝泄火、清热凉血、镇肝息风、疏经活络、理气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头痛、目眩、目赤肿痛、失眠、易怒、咽干、烦渴、癫痫、瘛疭、胸满、胁痛、月经过多、尿道疼痛、遗溺、小便...

  • 悬钟—昆仑伍用,出自《胜玉歌》:"踝跟骨痛灸昆仑,更有绝骨共丘墟。"吕老体会,悬钟、昆仑伍用,不仅善治外踝疼痛诸症,而且对颈项疼痛亦有良效,职是上病下取,通经活络,引气血下行,以祛瘀止痛是也。

  • 大杼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手、足太阳之交会穴,骨之会穴,有祛风散邪、解表退热、宣肺平喘、舒筋脉、调骨节、壮腰膝之效。天柱、大杼同属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位于项后、脊背的上方,乃是脏腑之气输注的处所,二穴伍用,其功益彰,共奏祛风明目,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效。【主治】1.头项脊背强痛...

  • 曲池居于肘内;阳陵位于膝下,同处大关节之要处。曲池行气血、通经络;阳陵舒筋脉、利关节。二穴均有宣通下降之功,合而用之,相得益彰。曲池清肺走表;阳陵泉泻肝胆平里。二穴伍用,清利疏泄,降浊泻火,消胀除满,散结止痛之力增强。【主治】1.半身不遂、瘛疭诸症。2.历节风,症见关节肿痛...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