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二

募穴接近于脏腑,无论病邪生于内还是病邪犯于外,都可在相应的募穴上表现出相应的反应,如疼痛、酸胀、过敏等,我们可能通过这些反应来辅助诊断相应的脏腑病证。

募穴在临床中也常用于治疗脏腑病,比如胃病取中脘,胆病取日月,大肠病取天枢,膀胱病取天枢等,下面接着和大家分享其它募穴:

1、肾脏募穴——京门(足少阳胆经):

定位: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第12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功效:多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腰胁痛,肠鸣泄泻腹胀等;

现代:多用于肾炎,高血压,带状疱疹等的辅助治疗;

配穴:

配肾俞、三阴交:用于肾虚腰痛;

配天枢、中脘、支沟:用于腹痛腹胀等;

按摩手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按抒本穴3到5分钟,每天一次。

2、脾脏募穴——章门(足厥阴肝经):

定位:侧腹部,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功效:多用于胁痛,黄疸等肝胆病,也用于腹胀、泄泻、呕吐等脾胃病;

现代:可用于肝炎,胃炎,肠炎等的辅助治疗;

配穴:

配足三里、梁门:可用于腹胀;

配内关、阳陵泉:可用于胸胁痛;

按摩手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按抒本穴3到5分钟,每天一次。

3、大肠的募穴——天枢(足阳明胃经):

定位:腹中部,脐旁开2寸;

功效:多用于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也可用于女性的月经不调等;

现代:可用于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等的辅助治疗;

配穴:

配足三里:用于消化不良、腹泻等;

配足三里、大肠俞:可用于肠麻痹、便秘等;

按摩手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按抒本穴3到5分钟,每天一次。

4、心包的募穴——膻中(任脉):

定位:胸部,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连线的中点;

功效:多用于胸闷,胸痛,心悸,心烦,咳嗽,气喘,乳少等;

现代:可用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心绞痛等的辅助治疗;

配穴:

配定喘、天突:用天哮喘;

配心俞、内关:可用于心绞痛等;

按摩手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按抒本穴3到5分钟,每天一次。

5、心的募穴——巨阙(任脉):

定位: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6寸;

功效:用于心痛,心悸,恶心,呕吐,腹胀,咳嗽,支气管炎等;

现代:可用于心绞痛,冠心病,胃炎等的辅助治疗;

配穴:

配灵道、曲泽:可用于心痛,怔忡等;

配心俞:可用于心慌、心悸、失眠等;

按摩手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按抒本穴3到5分钟,每天一次。

6、胃的募穴——中脘(任脉):

定位: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

功效:多用于胃痛、胃胀、呃逆、吞酸、泄泻等;

现代:可用于胃炎,胃痉挛,胃溃疡等的辅助治疗;

配穴:

配天枢、足三里:用于呕吐泄泻;

配足三里:可用于脘腹胀痛等;

按摩手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按抒本穴3到5分钟,每天一次。

7、三焦的募穴——石门(任脉):

定位: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中下2寸;

功效:多用于小便不利,疝气,经闭,带下,腹痛等;

现代:可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肠炎等的辅助治疗;

配穴:

配三焦俞:可用天腹胀、腹水等;

配三阴交:可用天崩漏;

按摩手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按抒本穴3到5分钟,每天一次。

8、小肠的募穴——关元(任脉):

定位: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中下3寸;

功效:可用于男科疾病,女性月经病以及腹痛、腹泻等;

现代:可用于男科、妇科病的辅助治疗;

配穴:

配中极、三阴交:可用于遗尿;

配足三里,然谷:可用于男子不育;

按摩手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按抒本穴3到5分钟,每天一次。

9、膀胱的募穴——中极(任脉):

定位: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中下4寸;

功效:多用于痛经、月经病,也可用于盆腔炎,男科病等;

现代:可用于妇科病、男科病的辅助治疗;

配穴:

配地机、次髎:可用于痛经;

按摩手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按抒本穴3到5分钟,每天一次。

以上就是脏腑募穴,可以供大家参考,对脏腑病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不足之处欢迎大家留言区补充!2022-07-13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0:08:3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肾脏募穴——京门(足少阳胆经):定位: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第12肋骨游离端的下方;功效:多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腰胁痛,肠鸣泄泻腹胀等;现代:多用于肾炎,高血压,带状疱疹等的辅助治疗;配穴:配肾俞、三阴交:用于肾虚腰痛;配天枢、中脘、支沟:用于腹痛腹胀等;按摩手法:用食指或中指...

  • 募穴,位于胸腹部的腧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之处,共12个,分别对应六脏六腑。募穴与相关脏腑在体内的位置大致对应,多用于诊断和治疗本脏腑病证。肝的募穴是期门,胆的募穴是日月,胃的募穴是中脘,脾的募穴是章门,三焦的募穴是石门,心包的募穴是膻中。心的募穴是巨阙,大肠的募穴是天枢,小肠的...

  • 关于募穴的论述如下:募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为“腹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募穴可治疗相关脏腑证,尤多用于治疗六腑病证,常与背俞穴配合使用。概念:十二募穴在胸腹部...

  • 六脏六腑各有一个背俞穴,均分布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觥经第一侧线上(距背正中线1.5寸),大体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脏腑募穴 1、概念 募穴是脏腑之气会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腹募穴”。2、分布 五脏六腑各有一个募穴,均分布于胸腹部五条经脉上,与其相关脏腑的位置相邻近。其中分布在任脉...

  • 募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为“腹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募穴之分布,有在本经者,有在他经者;有呈双穴者,有为单穴者。分布于正经募穴的有:肺经肺募中府,胆经胆募日月,胆经肾募京门,肝经肝募期门,肝经脾募章门,胃经大肠募...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