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类 承浆—风府

【单穴功用】
承浆,又名天池、悬浆、垂浆、鬼市、重浆。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为任脉经腧穴,又是任脉与足阳明胃经交会穴。本穴正当饮食入口之下,有上承饮食、水浆之义,故名承浆。本穴具有疏口齿面目风邪、调阴阳气机乖逆之功。用于治疗口眼喎斜、面肿、牙龈肿痛、流涎、癫狂、脐周疼痛。

风府,又名舌本、鬼枕、鬼穴、鬼林、曹溪、惺惺。穴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为督脉经腧穴,又是督脉与阳维脉之交会穴。本穴为风邪入侵之门户,又主治中风舌缓等风疾,故名风府。本穴具有祛风散邪、醒脑开窍、清热泻火、镇静安神之功。用于治疗中风不语、半身不遂、感冒风寒、头痛、项强、眩晕、鼻衄、咽喉肿痛、呕吐不止、癫狂。

【伍用功能】
承浆为任脉腧穴,有疏口齿面目风邪、调阴阳气机乖逆之功;
风府为督脉腧穴,有祛风邪、利窍络、泄气火、清神志、醒脑开窍、安神定志之效。
二穴伍用,一任一督,一前一后,两面夹击,调和任督,通经活络,舒筋止痛之功益彰。
【主治】
1.太阳病、头项强痛诸症。
2.气血不和,络脉瘀阻,经筋不利,以致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等症。
【操作法】
承浆:正坐仰靠或仰卧,于颏唇沟正中凹陷处取穴。斜刺0.3 0.5寸。
风府:正坐,头微前倾,于后发际正中上1寸,当枕外粗隆直下凹陷处。直刺0.3 0.8寸。不可深刺。
【经验】
承浆—风府伍用,出自《玉龙歌》:"头项强痛难回顾,牙痛并作一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承浆宜泻,风府针不可深。"《卧岩凌先生得效应穴针法赋》:"风伤项急始求于风府,应在承浆。"
吕老体会,承浆、风府伍用,善治各种颈项强痛,活动受限诸症。不论内伤、外感所致之证,均有良效,尤其对伤风所致者,其效更著。低头、仰头不能者,可与束骨参合;左右不可回顾者,亦可与后溪伍用。
2022-07-07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6:22:1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阳陵泉,又名阳陵或阳之陵泉,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是足少阳胆经的腧穴,也是筋之会穴。阳陵泉具有和解少阳、疏泄肝胆、清泻湿热、祛除风邪、舒筋活络、缓急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疗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呕吐吞酸等症状。曲池和阳陵泉两穴伍用,一在上肢,一在下肢,均具有宣通下降之功,可以...

  • 筋缩,又名筋束。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为督脉经腧穴。因脉气与肝相通,肝主筋,肝病则筋肉挛缩,其穴主治挛缩、筋缩,故名筋缩。本穴具有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用于治疗癫痫、脏躁、小儿惊痫、脊强、瘛疭、眩晕、胃脘痛。【伍用功能】水道为足阳明胃经腧穴,有通调水道...

  • 尺泽为手太阴肺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水穴,又是肺之子穴(肺属金,金能生水,水乃金之子),本穴有泄肺火、降肺气、止咳平喘、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土穴,有疏风解表、调和气血、散邪热、祛水湿、利关节、止疼痛、消瘰疬、除瘙痒之效。

  • 天柱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有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祛风明目、镇静止痛之功;大杼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手、足太阳之交会穴,骨之会穴,有祛风散邪、解表退热、宣肺平喘、舒筋脉、调骨节、壮腰膝之效。天柱、大杼同属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位于项后、脊背的上方,乃是脏腑之气输注的处所,二穴伍用,其...

  • 曲泉为肝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水穴,有清胆泄肝、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膝阳关为胆经腧穴,乃本经之关,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效。曲泉位于膝之内侧;阳关处于膝之外侧。肝为脏,属阴;胆为腑,属阳。二穴伍用,一阴一阳,一表一里,一脏一腑,相互制约,相互...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