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意外:折针后临床表现

日本学者的一些临床和实验资料表明,断针的移动最危险的是对脏器和神经系统的危害。其合并症包括化脓性关节炎,腹膜和脏器的损伤、神经麻痹、顽固性神经痛等。

  一、非重要脏器或关节部位。一般多不产生严重后果。其共同特征是:折针之后,断针局部可有压痛,并逐渐减轻。有时折针处有重压感,活动时偶可出现疼痛,但往往无运动障碍。

  二、关节内折针。不论在大小关节内折针,都会呈现严重的运动障碍和疼痛,如肋间关节折针,多可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脊柱关节折针,长时间活动后有剧烈的疼痛及运动障碍。

  三、脏器内折针,情况往往比较严重。因脏器的不同,和折针部位的不同,可引起程度不等的功能障碍和疼痛,肺部折针,咳嗽频数,呼吸困难,并有肋间神经痛发作样疼痛。心脏折针,剧烈的心绞痛样疼痛,呼吸困难,并可迅速进入休克状态;膀胱内断针,可引起小便短数,排出困难,或有血尿。

  脏器内折针,亦可表现为慢性症状,折针大多发生在后腹膜脏器和中空脏器。往往是穿孔小,症状常十分隐蔽,病程时间也较长。如直肠内断针,能引起慢性穿孔,可表现为仅有间隙性腹痛、腹泻,下腹轻压痛,无腹膜炎体征。肾盂内断针,可出现经常性血尿,严重肾盂积水,病程常者,肾盂内以断针为核心已形成结石。

  另外,如断针涉及周围神经,局部疼痛,其未梢处麻木,感觉减退,如针断入血管,则可能随血液流动,自动脉血管进入较小血管,出现疼痛或有栓塞的危险。还观察到足三里折针,除引起步行困难外,亦可影响泌尿系统功能,而尿意频频,排尿量显著增加等。2023-02-15
mcxzy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5-04-09 20:21:2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针灸时如果意外伤到神经,通常会引发放射样疼痛。针灸医生一般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因为这违反了基本的医疗规范。然而,有些患者对针灸反应较为敏感,在针灸后可能会感受到针后后遗感,比如扎针时局部出现酸麻胀痛感,即使拔针后这种感觉仍然持续存在。对于这种情况,患者不必过于紧张,因为这种感觉通常会在...

  • 发生折针后,医者应冷静沉着,令病人不必惊慌,应尽可能保持原来的 不动,再行处理。笔者曾遇到过二次断针,一次是为一位于胃溃疡病人作穴位结扎术,于中脘发生断针,当时笔者和身旁的一位护士都较镇静,病人亦不知断针,结果用止血压钳将残端顺利取出;而另一次,为一小儿麻痹症患者也是行穴位于...

  • 在针灸过程中,若患者出现胸闷、恶心、头晕、出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甚至晕厥,可能是“晕针”症状。这通常与精神压力、饥饿、疲劳或过度刺激有关。一旦发现,医生应迅速拔针,让患者平卧,按摩相关穴位以缓解症状。严重的晕针情况需要医疗干预。总的来说,初次接受针灸治疗的人,应在治疗前了解情况,保持...

  • 我就遇到过一位患者,被家人送到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外科就诊时,医生惊讶地发现,一周内,针灸针从患者臀部左侧,经盆腔、腹腔、移动到腹部肚脐眼处,断针在体内移动这么长的距离,实属罕见。幸运的,断针在移动时没有刺破体内的血管或脏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断针或称折针,是指针体折断在人体内。...

  • 现列出几个针灸意外的处理,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1.晕针:拔针→平卧→喝温开水→掐人中→心肺复苏;2.滞针:不能强行拔针,应在针刺部位按摩,放松肌肉后,再缓慢出针;有机纤维缠绕的,还要旋转针体后再出针;3.弯针:不能强行拔针,应在针刺部位按摩,放松肌肉后,再缓慢出针;有机纤维缠绕的...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