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阳胆经常用穴位——足临泣

【穴名释义】

足临泣:足:足部;临:治理;泣:泪水,目之所出。穴在足部,善治眼疾,故名。

【取穴定位】

足临泣在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常用配穴】

足临泣配日月、期门、外关、阳陵泉,治胁肋疼痛。

足临泣配风池、太阳、中渚、外关,治偏头痛。

足临泣配睛明、太阳、合谷、太冲,治目赤肿痛。

【功能作用】

疏肝熄风、化痰消肿。

【主治病证】

头痛、目眩、目赤肿痛、疟疾、瘰疬、

咽肿、膝踝关节痛等2022-06-17
mcxzy 阅读 26 次 更新于 2025-04-10 07:01:5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名为足临泣,位于足背外侧,具 置是在第4趾关节后方,紧邻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这个穴位周围分布有足背静脉网,以及第四趾背侧的动、静脉,同时还有足背中间皮神经。这些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网络为足临泣提供了生理支持。足临泣的主治功效广泛,包括头痛、眼眶外侧疼痛(目外眦痛)、...

  • 足临泣穴位于人体足部外侧,具 置在第四趾与小趾的夹缝中,它属于足少阳胆经,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这些中医专有名词无需深入研究,只需简单了解即可。按摩足临泣穴具有多种效果。二、足临泣穴的作用 经常按摩足临泣穴能有效缓解头痛、脚部酸痛、中风、眼疾等问题。此外,它对于高血压、月经不调、失眠...

  • 足临泣,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伸小趾肌腱的外侧凹陷处,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注,为输木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带脉。因穴临于足,其气上通于目,善治目疾,目者,泣之所出,故名足临泣。本穴具有平肝息风、泻热明目、聪耳、疏肝胆之气滞、化痰...

  • 足临泣穴的准确位置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与小趾跖骨夹缝中,隶属于足少阳胆经。以下是关于足临泣穴的作用功效及操作方法的详细解答:作用功效: 缓解多种疼痛:足临泣穴能缓解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胁肋痛等症状。 调节胆经疾病:对于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以及神经官能症等胆经相关疾病有...

  • 足临泣穴,又称GB41,位于人体足少阳胆经上,是一个重要的穴位。据《大成》记载,它可用于治疗乳肿痛;《图翼》指出,此穴对胸满气喘、目眩心痛、缺盆中及腋下马刀疡、痹痛无常等症状有显著疗效。《金鉴》中提到,足临泣穴还可用于缓解中风后的手足困难、麻痛发热、筋拘挛、头风肿痛等症状,以及眼赤...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