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阴脾经有有什么功效

足太阴脾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脾经。循行部位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
8
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本经脉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脾经失调主要与运化功能失调有关。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对于维持消化功能及将食物化为气血起着重要的作用。若脾经出现问题,会出现腹胀、便溏、下痢、胃脘痛、嗳气、身重无力等。此外,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等均显示脾经失调。
主治概要: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等。2019-02-05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9:57:2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足太阴脾经上有多个重要穴位,包括隐白穴、大都穴、太白穴、公孙穴、商丘穴、三阴交穴等,各有特定的主治病症。例如,隐白穴主要用于止血,对多种出血症状有缓解作用,还能通鼻窍,治疗慢性鼻炎和鼻出血。大都穴则补钙,治疗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腰腿痛,对颈椎病患者也有益。太白穴为脾经原穴,健脾效果...

  • 脾经的分支从胃部别出,向上穿过膈肌,直抵心脏,与手少阴心经交汇。这条经脉对于调节脾胃功能、血液运行和消化吸收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本经脉中分布着21个重要的穴位,包括隐白、大都、太白等,每侧各有10穴,总计42穴。这些穴位在中医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用于调理各类与脾经相关的病症。

  • 三阴交属于足太阴脾经,在下肢内侧,足内踝高点上三寸,胫骨内后缘的位置,三阴交具有健脾利湿、活血通经等作用。临床上常用三阴交治疗胃肠系统疾病、妇科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及其他疾病,比如由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腹泻以及妇科的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闭经、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

  • 足太阴脾经还对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它与情绪沟通的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如果足太阴脾经出现了阻塞、不畅通等状况,就可能引起负面情感如抑郁、紧张、焦虑等,进而影响身体健康。中医认为,保护好足太阴脾经,可以帮助人们调节情绪,提升身体健康水平,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保护好足太阴脾经的方法很多,首先需要...

  • 脾经失调主要与运化功能失调有关。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对于维持消化功能及将食物化为气血起着重要的作用。若脾经出现问题,会出现腹胀、便溏、下痢、胃脘痛、嗳气、身重无力等。此外,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等均显示脾经失调。主治概要: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