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利尿消肿类 水分—复溜

【单穴功用】
水分,又名分水、中守。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为任脉经腧穴。本穴内与小肠相应。盖小肠有泌别清浊之功,本穴能分利腹部水气,又主水病,故名水分。该穴具有运脾土、利水湿、消水肿之功。用于治疗反胃吐食、腹痛、肠鸣、泄泻、水肿、头面浮肿、小便不通。

复溜,又名复白、伏白、外命、冒阳。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为足少阴肾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行,为经金穴,金能生水,又是本经母穴。肾为先天之本,内藏真阴真阳。本穴功专温补先天之气,即滋肾以润燥、温肾以回阳救逆、促气化、调玄府、利水湿、消水肿之功。用于治疗伤寒六脉俱无、热病汗不出、汗出不止、盗汗、水肿、腹胀、肠鸣、泻泄、消渴、遗精、善怒多言、舌卷难言、气滞腰痛、足痿。

【伍用功能】
水分穴当水液入膀胱,渣滓入大肠之泌别清浊之处,有运脾土、利水湿、消水肿之功;
复溜为足少阴肾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行,为经金穴,又是本经母穴(肾属水、金能生水,故为母穴),有疏调玄府、利导膀胱、祛湿消滞、滋肾润燥之力。
水分为病所取穴;复溜为循经远道配穴。二穴伍用,振奋气化功能,利水消肿之功益彰。
【主治】
水肿,是指体内水湿停留,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肿而言。其发病机制与肺、脾、肾、膀胱关系密切。其临床表现,有虚、实之别。实证,多由外邪侵袭,肺失宣降,三焦决渎无权,膀胱气化失常所致;虚证,多由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使然。
【操作法】
水分:仰卧,于岐骨(剑突)至脐中连线的下1/8与上7/8的交点处取穴。直刺1 1.2寸;艾炷灸5 10壮,艾条灸10 15分钟。
复溜:正坐或仰卧,先取太溪,于其直上2寸,当跟腱之前缘处取穴。从内向外直刺0.5 1寸。
【经验】
水分—复溜伍用,出自《杂病穴法歌》:"水肿水分与复溜。"吕老体会,属实证者,针灸并用,针刺用泻法,亦可与阴陵泉伍用;属虚证者,针刺用补法,少针多灸,亦习与气海伍用,以增强温阳利水之功。
2022-06-06
mcxzy 阅读 128 次 更新于 2024-07-07 06:49:0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水分穴当水液入膀胱,渣滓入大肠之泌别清浊之处,有运脾土、利水湿、消水肿之功;复溜为足少阴肾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行,为经金穴,又是本经母穴(肾属水、金能生水,故为母穴),有疏调玄府、利导膀胱、祛湿消滞、滋肾润燥之力。水分为病所取穴;复溜为循经远道配穴。二穴伍用,振奋气化...

  • 液门为手少阳三焦脉气所溜,为荥水穴。按"荥主身热"之理,本穴既有良好的清热作用,又具水穴之性,尚有滋阴降火之功;鱼际为手太阴脉气所溜,为荥火穴;它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清利咽喉,凉血止血之功。液门为荥水之穴,清中寓补;鱼际为荥火之穴,清泄力顿。二穴相合,水火同用,相互制...

  • 膈俞:俯卧,于第7胸椎棘突下、至阳穴旁开1.5寸处取穴,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向下斜刺0.3 0.5寸,或向脊柱方向斜刺0.5 1.2寸。【经验】委中—膈俞伍用,治丹毒时,委中以三棱针点刺放血为法,膈俞先用针法,继用拔火罐,以出血为度。盖放血治之称为放血疗法,是属古之刺络法的范畴。...

  • 承山—三阴交伍用,用于治疗睾丸肿痛(类似急性睾丸炎)、肛门肿痛诸症,证属湿热为患者效佳,针刺用泻法,只针不灸,承山穴亦可三棱针点刺放血,消肿止痛之功甚著,缘由足太阳膀胱经之经别经由肛门是也。

  • 【单穴功用】阳谷,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行,为本经经火穴。穴在手外侧(尺侧),当兑骨(尺骨茎突前外下方)凹陷处,形如小谷,故名阳谷。本穴具有疏调经气、清热泻火、消肿止痛之功。用于治疗颈颔肿、手腕及前臂外侧(尺侧)疼痛、...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