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是不是都是要背很多东西

你好,不是一定的,当然背诵经典确实能加深对中医的理解,但并不是说一定要背诵,你可以熟读和理解。对现在学习中医的朋友来说,我认为下面几点最重要:
1.兴趣.没有浓厚的兴趣那学不下去的。
2.不勉强.勉强的事情从来不能长久。
3,恒心。只有长久自然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能真入的中医之门。
4.正确的书籍。这最重要,如果一开始看的书就是偏见很重的不了义的书,那下面可能就学不下去了,所以推荐的书如下:

首先,如果一点基础也没有,那麻烦请看《思考中医》,这是李阳波先生和刘力红先生两代人的经验总结。可以说写的是中国的中医古文化,虽然有些偏激和义愤填膺,但书的质量绝对一流。其次呢,请你看《扶阳讲记》,这是四川的卢火神写的,他用现代的语言讲解了先天大道在医学上的应用,已经有些深度了,但这是给初学者一个很好的开头,不要一上来就走错了路。后天法门有很多,而大道则只有一个,把握先天大道,再来先后天贯穿,那就容易多了
看完上面两本书,那么就可以看下面这几本分量更深入核心的书吧:

1.刘止唐先生著:《医理大概约说》,这是道家的命门之所在,完全是神化一气而为之,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发人之未发。

2.郑钦安三书:《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这是示人大道的经典。也是对刘止唐先生医理进一步的阐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3.黄元御著《黄元御全集》中医的根本在哪里,后天如何化生的,着落处在哪里?看完全集,自然明白此中道理,也许你就是中医未来的荷担如来。

4.彭子益著《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上下册。这是示人大法的经典。
也是黄元御先生书籍的简化版本,并且加上了王孟英先生的温病大法的经验。

5.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这是前贤的经验结晶,有独到的临床价值。特别是对肾阴稳固元阳的固脱作用写的非常的到位,发人之未发,为后世开无数方便法门。

6.李可著《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这是继承上面书的精华而临床创新的大书!后未见来者!我在看第5遍了,还是觉的意犹未尽。

7.徐灵胎著:《徐灵胎全集》 中医的全面神通可以到何地步,后天世界的卓识可以到底如何,我在看第4遍,只能说精彩,并且只有你真懂了先天大道,才能真懂徐灵胎先生的后天各法,否则免谈,一定入云雾中。

8.王孟英著:《王孟英全集》 温病学派的大精华到底在哪里,温病学大家懂火神心法吗,请看此书,为那些滥用寒凉砍伐人阳气的现代温病家门敲警钟,也为那些偏激的火神派的一些过头的人提个醒:这才是真正温病大家的大法!

书如果看到这里,我相信朋友你至少不会走错路了,中医的大道能否被你入,就看你的悟性,灵性,天赋,喜好以及勤奋程度了。
再会,朋友2011-06-20
如果你想学习好中医,的确要背很多东西。无论是中医基础,方剂、中药,哪一样是不用背的?最重要的是要背一些重要的经典内容(《黄帝内经》、《伤寒论》等)。
其实也有很多学生会偷懒不背,或只背考试重点,毕竟能应付考试就好。可是很多人学到最后,才发现如果你不把一些基础的东西背熟,临床上根本连用都不会。所以如果你不想学了几年中医之后,到毕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根本不会治病,背书很重要。
louwaishui说得很对,理解,悟性确实重要,可是经典的东西还是很有必要背的。因为经典很深奥,你不一定看书当时就能理解,如果你不背,在临床上遇到经典说的情况你都记不清,也就不能互相印证。2011-06-21
当然,要背许多东西的2011-06-20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4-08 09:42:1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我们并不需要全面背诵所有的内容。这些基础理论主要是为了普及中医的理论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医学。它们更多的是提供一种理解框架,而非要求我们机械记忆。因此,我认为理解这些理论比死记硬背更为重要。中医基础理论涉及很多方面,比如阴阳五行、经络学说等。这些理论看似复杂...

  • 你好,不是一定的,当然背诵经典确实能加深对中医的理解,但并不是说一定要背诵,你可以熟读和理解。对现在学习中医的朋友来说,我认为下面几点最重要:1.兴趣.没有浓厚的兴趣那学不下去的。2.不勉强.勉强的事情从来不能长久。3,恒心。只有长久自然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能真入的中医之门。4.正...

  • 学中医要背诵汤头、药性、脉象,牢记基础知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及四大经典,要背的东西确实很多。

  • 然而,学习中医并不只需要背诵《药性赋》,还有数千种中药的药性也需要熟练掌握。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可以逐渐积累和提高。

  • 学中医肯定要涉及古文,如《伤寒论》、《本草纲目》都少不了。不过,如果你中学阶段的文言文扎实的话,并不用担心的。医学方面的古文并不那么艰涩。再说,大学对于古文的教学要求不强调“背”,而是理解、解释。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