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的类型及见于哪种病人

1.浮脉:轻触也感到动弹觉的脉搏。主表证,也可见于虚症。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2.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沉脉主里证。因病邪郁于里,气血内困,则脉沉而有力,为里实证;若脏腑虚弱,气血不充,脉气鼓动乏力,则脉沉而无力,为里虚证。
3.迟脉: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60次以下)的脉象。迟脉主寒证。因寒凝气滞,气血运行缓慢,因此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若阳气虚弱,无力推动血液运行,为虚寒证。
4.数脉:脉来急速,一息五至以上(相当于每分钟90次以上)的脉象。主热证,数而有力为实证,数大无力为虚热症。
5.虚脉:寸关尺三部脉象中取均无力,重按有空虚感的脉象。主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6.实脉:寸关尺三部脉象浮、中、沉取均搏动有力的脉象。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7.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走盘的脉象。主病:痰饮,食滞,实热。
8.涩脉:脉来不流利,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的脉象。主气滞血瘀,脉道受阻,血行不流利,故显涩象。
9.洪脉:脉来极大,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的脉象。洪脉主热证,通常是由于阳热亢盛至极,或是由于脏腑间有火热内蕴,所产生如烦渴、面红、身热、等症状,因而会出现如波涛般汹涌,来盛去衰的洪脉。若久病气虚,或失血、久泄等病证见洪脉,多属邪盛正衰之危象。
10.细脉: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主病: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又主伤寒、痛甚及湿症。
11.弦脉:脉本身的硬度大,端直以长,如按琴弦。主病:肝胆病,痰饮,诸痛症。
12.紧脉:脉来绷紧,状如牵绳转索的脉象。主病:寒邪、痛证、宿食。
13.缓脉:一息四至,来去怠缓的脉象。若脉来和缓均匀为平脉;若脉来弛缓无力为病脉。主湿症,脾虚。湿邪内困或脾虚气血不足而致脉来和缓懈怠无力。若脉来和缓有力,也可见于正常人或病后胃气恢复之象。
14.促脉:脉来急促而有不规律的间歇的脉象。促脉主阳盛热结,气血、痰饮、宿食停滞;亦主脏气虚弱,阴血衰少。阳盛热结,阴不和阳,故脉来急数有力而时见歇止。若真元衰惫,脏气虚弱,阴血衰少,以致脉气不相接,则脉促而细小无力,多属虚脱之象。
15.结脉:脉来迟缓而有不规律的间歇的脉象。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症瘕积聚。临床可见窦性心律、脉律正常之偶发早搏
16.代脉:脉来缓弱而出现有规律的间歇的脉象。脉代无力,良久复来,为虚症。脉代有力,多为痹病、痛症、七情内伤、跌打损伤等,因气积受阻,心气失和,致脉气不相衔接。临床可见于早搏形成的二联律、三联律等。
17.相兼脉:两种或数种脉象的特点同时出现。2012-02-27

2020-09-28
2020-10-02
mcxzy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5-04-04 03:19:4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细脉,脉形细如线,脉形窄,波动小。主虚证(气虚血少)。常见于诸虚劳损,慢性病患者。小脉也即细脉,主病与细脉同。促脉,脉来急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即脉搏快有不规则的间歇。为阳盛热实,或气血痰食停滞,见于气血痰食瘀滞,肿痛,诸实热证。脉细促而无力,多为虚脱之象。结脉,脉来缓...

  • 1.浮脉:轻触也感到动弹觉的脉搏。主表证,也可见于虚症。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2.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沉脉主里证。因病邪郁于里,气血内困,则...

  • 水冲脉:又称陷落脉,是指脉搏急促有力,骤起骤落,如潮水涨落。医生紧握病人手腕掌面,将其手臂过头,则有明显的急促有力的冲击感。系脉压差增大所致。常见于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脉(搏)短绌:指脉率少于心律者为脉短绌,其通常为心房颤动的脉搏表现。

  • 中医常见的脉象有哪些呢?1、中医常见12种病脉(1)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特点为脉搏部位表浅。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2)沉脉轻按不得,...

  • 脉搏骤起骤落,急促有力。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使脉压增大的疾病。检查水冲脉时,应将病人的手臂抬高过头,触诊其桡动脉,可感到脉搏的急促有力的冲击。(4)交替脉 脉搏一强一弱交替出现但节律正常,这是由于心室收缩力强弱不均所致。可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